“自主研发的稀土厚膜型高压液体加热器,打破了专利垄断。”
作者丨田哲
编辑丨林觉民
雷峰网独家获悉,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苏焱电子」近日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南通和仲领投,轩元资本等跟投。据介绍,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开发与运营。
苏焱电子成立于2022年11月,创始人均来自国际知名Tier 1。苏焱电子CEO童百灵表示,公司团队坚持研发先行,已通过创新的厚膜加热技术,自主研发的稀土厚膜型高压液体加热器,打破了专利垄断,客户包括一汽、长安、广汽等知名车企。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热管理系统已然跃升为产业链中极为关键的一环。
相关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市场规模约处于 883 亿元至 947 亿元区间,到 2028 年这一市场规模将飙升至 1441 亿元至 1546 亿元,增长势头强劲。
另有数据表明,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销售规模达818亿元,其中内销额为711 亿元,同比增长 26%,从2019-2024年,年复合增长率更是超过 60% 。
在技术革新层面,自 2020 年特斯拉 Model Y 推出八通阀集成技术,引领行业迈入热管理 2.0 时代后,热管理技术持续迭代升级。与传统燃油车2000-3000元的热管理价值量相比,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已达6000元以上,其中热泵空调、集成控制等先进技术方案的单车价值量更是高达8000-10000元。
有行业专家指出,热泵空调将成为15万元以上新能源车的标配,集成化、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加热器是汽车运行的关键零部件。燃油车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热,可以用于加热车厢和发动机舱,提升乘坐舒适性,保障发动机与相关部件正常工作。
但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车没有发动机产生热量,而驱动电机和功率电子设备的热量,也远远不足以车厢取暖和电池保温。
这给新能源车带来两个问题:冬天车内取暖需要额外的热源,否则乘员舒适性差;而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性能将明显下降,比如充放电功率降低、续航缩水,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加热器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液体加热方式,主要分为PTC加热器和厚膜加热器两种。
PTC加热器通过PTC陶瓷元件发热,温度升高后电阻变大,能自动调节输出功率。这种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量产成熟,是早期新能源汽车普遍采用的方案。但PTC的热效率相对一般,极低温条件下升温速度较慢。
此外,PTC加热器在出口欧洲市场时,可能涉及德国埃贝赫公司的相关专利限制。
厚膜加热器,则是在金属基材表面涂覆导电厚膜层,通过通电直接发热,再将热量传递给液体冷却回路。这种方式传热效率高、体积小、响应快,并且可以配合闭环控制实现精准温控。
童百灵告诉雷峰网,早期厚膜加热器的制造工艺和材料成本较高,但随着技术成熟和产线自动化,价格已大幅下降。
以苏焱电子为例,其厚膜加热技术已获得独家专利,厚膜加热器产品与PTC加热器价格持平。
据悉,与国内主流PTC相比,苏焱电子厚膜加热器的热效率提升约8%,同样的电能能转化为更多热量,减少能耗。此外,通过实时监测加热效果并自动调整功率,不论是低温启动还是长时间运行,其厚膜加热器都能稳定输出。
更重要的是,其厚膜技术不受德国埃贝赫PTC专利的限制,具备出口欧洲市场优势。
对于苏焱电子这次融资,天使轮投资人轩元资本创始人王荣进表示:"新能源车热管理是个坡长雪厚的细分赛道,千亿级市场规模。苏焱电子利用掌握的新一代技术优势引领产业迭代,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其核心的厚膜加热技术不仅在性能上有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突破了国外专利壁垒,这在当前的产业环境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核心团队20年的汽车产业背景、国际化的视野和快速的客户拓展能力,让我们看到了在这个千亿级市场中成长出数十亿甚至百亿级细分龙头的可能性。"
面对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苏焱电子已配备2条全自动乘用车产品总装线、1条半自动商用车产品总装线和1条全自动回流焊分装线。得益于大股东苏润的制造能力支持,公司产线建设周期可缩短至3个月内,较行业平均水平快一倍。
童百灵注意到,今年采用厚膜加热器的主机厂数量明显增加,预计这一趋势将在2025年迎来爆发。他预测,随着热管理2.0时代的全面到来和厚膜技术的规模化应用,2025年公司营收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据悉,苏焱电子计划在2025年年中或年底启动新一轮融资,融资额将重点用于产能扩张和新技术研发,抢占热管理系统升级带来的市场机遇。
本文作者长期关注新能源汽车行业,如对华为汽车业务有兴趣,欢迎添加作者微信tz--hh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