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什么情况?房贷,又负增长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雨柔 城市财经 时间:2025-08-14 12:34:52

最近风声偏紧,避免失联,烦请大家同步关注一下我的小号“飞箭财经”

作者:余飞

01

M2、M1增速创短期新高

昨天,央行在A股以创近年来新高的点位收盘后,发布了7月份金融数据报告。

数据整体来说,很不好看。

乍一看,社融、M2、M1数据超预期,但信贷数据、房贷数据、存款数据等揭露了真相。

先看M2与M1。

央行披露:

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9.94万亿元,同比增长8.8%。狭义货币(M1)余额111.06万亿元,同比增长5.6%。

广义货币M2。教科书式的解释是,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流动的现金、定期储蓄以及其他存款等各种货币资产的总和。

简单解释就是,它是社会上所有的钱,包括有形的、无形的。

M2增速则被业内称之为印钞速度。

从增速来看,8.8%的增速创下了2023年12月份以来新高,意味着印钞机仍在轰油门。宽松的货币政策,执行得相对彻底。

此外,M1更是创下了2023年2月份以来新高。

2025年1月1日之前,M1只统计流通中的现金和企业活期存款。1月1日之后,加入了居民活期存款、 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

M1下降,意味着企业、居民家庭不看好最近的市场,将活期存款转为定期或者银行理财。M1快速增长,则意味着企业、居民家庭觉得市场有机会,准备投资的时候,就会把定期或银行理财转为活期存款。

一般来说,M2增速大于M1,表明市场对经济理性,实体经济中的投资机会减少,存款定期化,经济活力偏弱,更多的钱流入金融投资市场。

有意思的是,我们的M1增速从2024年4月份开始转负,负增长一直延续到去年年末,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现象。

不过,从走势来看,M1增速在9月份创下最大跌幅之后,进入四季度跌幅开始缩小,2024年12月份跌幅收窄至1.4%,爬出了黄金坑。

现在创下了两年半新高,且与M2之间的剪刀差在不断缩小。


对于5.6%这一增速,市场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一种解释是,M1持续反弹,是嗅到了A股牛市的气味。

另一种解释更加合理。 近两月M1环比涨得快,一来是金融投资活跃,二来可能跟4-5月关税搅的低基数有关。那俩月,美国关税预期让企业心里没底,不敢备货生产,手头活期存款需求跌了,M1环比 连跌,这是外部影响,不是本身问题。后来中美谈妥,出口预期好点,6月M1涨得多,但7月,从环比来看,又回落了。

02

信贷,负增长了

从央行公布的数据来看,新增社融11600亿元,同比增长3893亿元,低于市场一致预期的14100亿元。

新增人民币贷款(金融机构口径)-500亿元,同比下滑3100亿元,同样低于市场一致预期的-150亿元,也是自2005年7月以来首次转负。

如果说广义货币M2是货币的供应量,那社融的变化则对应着货币的需求量。

它包含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赔偿、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与其他。

社融数据依旧不好看。

一方面,人民币贷款出现了十九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另一方面,社融的增量和过去三年一样,依旧依靠 政府部门和央企、国企、城投等兜底,企业与个人贷款意愿依旧不够强烈。

换句话说,过去三年,政府在加杠杆,私人在降杠杆。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

社融新增1.16万亿,其中政府债券1.24万亿,而企业端与居民端的贷款,都在收缩。


7月企(事)业单位贷款新增600亿元,同比少增7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500亿元,同比持平;中长期贷款减少2600亿元,同比多减3900亿元;票据融资新增8711亿元,同比多增3125亿元。


居民贷款方面,7月住户贷款减少4893亿元,同比多减2793亿元。


正因为企业端、居民端的贷款意愿不强。

所以,8月12日,财政部等多个部门先后发布了两份文件,一份是《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一份是《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其目的,不言自明,就是鼓励企业与民众多贷款,多消费。

03

房贷,又负增长了

通过数据来看,7月份的房贷,又负增长了。

央行披露:

前七个月,住户贷款增加680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83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06万亿元。

由于从去年开始,央行不再公布单月数据,仅公布累计值,所以要看7月份的单月数据,还得结合一季度的数据来进行计算。

对比央行公布的上半年金融数据报告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7月单月,住户贷款减少了4893亿元, 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827亿元,同比多减1671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1100亿元,同比多减1200亿元。

短期贷款主要指消费贷,中长期贷款主要指房贷。

这意味着消费贷和房贷都在减少。

其中,房贷是今年4月份以来的又一次负增长。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央行

房地产从2021年年中开始,全国层面上全面调整。

2022年2月份首次出现房贷负增长,之后间歇性负增长。比如2022年4月份房贷减少了459亿元,2023年4月份减少了1156亿元,2023年7月份减少了672亿元,2024年2月份、4月份以及今年的2月份、4月份均负增长。

今年7月份再次减少。

一般来说,只要商品房市场有成交,都会有贷款增加,除非都全款买房,但这不现实。

房贷增量为负数,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还款的量比贷款的量还多。

2022年至2023年,还贷潮盛行,当时还贷规模不断增加,这是其房贷间歇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去年年中以来,由于存量房贷利率减少,提前还贷浪潮得以缓解,规模随之下降。

今年2月份、4月份、7月份的房贷负增长,直接原因当然还是还贷规模大于贷款规模,但主要还是贷款规模缩减之缘故。

从主要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量走势,也能看到这一点。

去年四季度一线城市开启的新一轮救市效应在4月份丧失殆尽,叠加中美关税大战,让信心再次丧失,楼市成交一路下滑。

今年3月份,北京二手房网签量19233套,之后一路下滑,7月份成交量为12784套,环比下降15.56%,同比下降17.92%。

无论是一手住宅还是二手住宅,都是在去年10月份开始攀升,在今年4月份下行。



上海方面,同样如此,3月份二手住宅网签量2.69万套,7月份跌至1.69万套,环比减少8.67%,同比减少7.01%。

全国房价,从4月份开始,也进入了新一轮深度调整当中。

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

2025年4月,新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数量为22个,较上月减少2城;下跌城市有45个,较上月增加4城。二手房价格方面,有5城房价环比上涨,较上月减少5城;下跌城市64个,较上月增加8城

6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5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

2025年5月,新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13个,较4月份减少了9个;下跌城市53个,比上月增加了8个。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3个,较上月减少了2个;下跌城市67个,较上月增加了3个。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

2025年6月份,新房价格环比上涨14个,较5月份增加1个。下跌城市56个较5月份增加3个。二手房环比下跌城市69个,较5月份增加两个,仅西宁一城上涨。

这些数据,都是7月份房贷再次负增长的注脚。

不仅不敢贷款买房,连消费贷都负增长了。

正如财经专家付鹏所说,现阶段民众更多的不是想着如何去增加收入,而是想着如何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属于一种防御状态。

原创不易,辛苦动一动你的小指头,在文章右小角点个在看、点个赞。欢迎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

转载、广告投放、加读者群,加微信:593594349(备注来意,否则不通过)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