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讯(记者 金磊)8月1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有关情况。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两项贴息政策在设计过程中,坚持了五方面原则,并且兼顾了消费的需求端和供给端。贴息对象为居民使用相关贷款经办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的日常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大体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政策实施1年。
同时,我们还实施了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贴息对象是向消费领域服务业消费经营主体发放的银行贷款,聚焦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八类主要消费服务业领域。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可以贴息1年,服务业经营主体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100万元,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
简单测算,如果按照1%的贴息比例,意味着1元贴息资金有可能带动100元的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或者消费领域的服务业供给。
值得一提的是,两项政策不设烦琐的门槛、不搞复杂操作,力求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和服务业经营主体经营所需,贴息测算和申请等工作主要由贷款经办机构完成,最大程度便利借款人。
政策期限方面,政策实施期限1年,具体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上述期限内,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本贴息政策。政策到期后,可视实施效果研究延长政策期限、扩大支持范围。
7月31日召开的国常会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会议指出,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有利于通过财政金融联动的方式,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更好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
8月12日,财政部、民政部等九部门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明确对符合条件的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
政策执行期内,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其中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单笔5万元以下的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
根据方案,贷款经办机构包括中国工商银行等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微众银行、蚂蚁消费金融等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
方案出台当日,多家银行火速作出响应。
农业银行发布公告,为有效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充分激发消费市场潜力,该行将依法合规推进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工作,确保将国家政策红利切实惠及广大金融消费者,自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浦发银行发布公告则表示,该行将依法依规、积极有序推进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的组织实施工作。具体办理渠道、操作指引等实施细则,后续将通过该行官方媒体渠道、营业网点、手机银行App等进行公布。
浙商银行发布公告称,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