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湖南上市公司掀起赴港潮,背后藏着这些门道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周琳 麓山侃财 时间:2025-08-13 10:57:21
上市只是起点,能不能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还得看湖南企业的真本事。

麓山侃财

最近,湖南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动作频频,三一重工、军信股份、可孚医疗等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港股,掀起一波赴港上市热。

据德勤中国预计,2025年全年港股上市新股或将达约80只,融资约1300亿港元至1500亿港元。这些标的将会来自大型A股上市公司、内地龙头企业、中概股、中东及东盟国家公司,行业将集中在科技尤其是AI、医药等领域。

热潮背后,A股上市公司奔赴H股的动机值得探究究竟是瞄准低成本资金,还是扩大海外业务版图,亦或是方便股东套现?

有人说这是扎堆圈钱,也有人觉得是国际化镀金。但翻开这些企业的招股书和市场动态会发现,这场赴港潮背后,藏着比想象中更复杂的逻辑。

为啥是港股?湖南企业的算盘打得精

港股到底有啥魔力,能让湖南企业纷纷动身?看看这些企业的布局就知道,他们的目标远不止多一个融资渠道那么简单。

以可孚医疗,这家深耕医疗器械的湘企,近年通过并购海外企业布局全球市场。赴港上市对它而言,更像搭建一个国际业务指挥部港股的融资可以直接用于海外研发中心建设、东南亚市场渠道拓展,而香港的资本规则与国际接轨,未来想收购欧美医疗企业,用港股股份支付也更方便。

再看三一重工为,作为湖南制造业的大块头,它的海外业务早已遍布全球。此次赴港上市,公司明确表示是为了深入推进全球化战略。对三一重工来说,在港股上市可以让全球合作伙伴和客户更认可其国际范儿,毕竟港股上市企业的身份,本身就是一张全球化名片。

还有军信股份,作为环保领域的佼佼者,它的一带一路海外项目正搞得火热。赴港上市后,既能吸引关注绿色产业的国际资本,又能借助港股的估值体系(环保企业在港股更受青睐)提升公司整体价值,可谓一举两得。

港股双刃剑:湖南企业要跨过这些坎

不过,港股也不是万能保险箱,热闹背后藏着不少挑战。

最直接的是估值差异。A股和港股的投资者偏好大不同:A股投资者爱讲故事、看成长,港股更看重现金流、分红率。湖南某拟上市企业董秘私下吐槽:同一家公司,在A股可能被炒到50倍市盈率,到港股说不定只有20倍,股东们得有心理准备。

还有流动性考验。今年6月,不少内地企业赴港上市首日就破发,比如全球热管理龙头三花智控,开盘就跌了7%。有资深投资者分析:港股成交量就那么多,企业扎堆上市,后续股票可能没人买,想卖都卖不掉。这对湖南企业来说,是不得不防的风险。

更关键的是股权稀释。像美格智能这类企业,计划发行的H股占总股本30%,虽然能快速拿到资金,但老股东的话语权会被削弱。湖南某上市公司董事长就坦言:我们也在考虑赴港,但得先问问老股东同意不同意,毕竟大家的利益要兼顾。

不止上市这么简单,湖南企业的野心藏在这里

其实,对湖南企业来说,赴港上市更像一把打开国际市场的钥匙。

新奥股份的操作就很有代表性:先将港股子公司私有化,再以介绍方式在港上市,目的是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以前子公司做下游,上市公司做上游,现在通过港股平台整合,海外业务协同效率直接拉满。

对三一重工、可孚医疗这类有全球化野心的企业来说,港股更是练兵场。通过港股上市,它们能熟悉国际资本市场规则,学会用英文做财报、跟外资机构打交道,为未来进军欧美市场铺路。就像一位投行人士说的:现在去港股,不是为了今天融多少钱,而是为了明天能在全球市场‘打怪升级’。

写在最后:赴港上市,是机遇也是成人礼

湖南企业扎堆赴港,本质上是在走出去的路上踩下油门。港股能提供更便宜的资金、更广阔的舞台,但也会带来更严格的监管、更残酷的市场竞争。

对投资者来说,不用急着给这场赴港潮下结论:那些真正有海外业务、能用好港股资金的企业,或许能借此一飞冲天;而只想圈钱、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可能很快就会被市场抛弃。

毕竟,上市只是起点,能不能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还得看湖南企业的真本事。让我们拭目以待,看这些湘字号企业如何在港股书写新故事。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