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调查结束!从轻发落!与证监会缠斗五年,江苏老板平稳着陆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云飞 壹只灰鸽子 时间:2025-08-13 00:10:56

最近,上市公司南卫股份的实控人李平因内幕交易被证监会处罚的消息引发热议。

没收违法所得1177.67万元,外加三倍罚款3533万元,看似金额巨大,但实际上,这已经是“从轻发落”的结果。

为什么这么说?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从轻发落的真相

根据2025年1月证监会发布的《行政处罚裁量基本规则》,罚款金额如果不超过法定最高标准的30%,属于“从轻处罚”。

内幕交易的罚款范围是违法所得的1到10倍,李平被罚3倍,恰好卡在“从轻”的范围内。

更耐人寻味的是,按照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内幕交易金额超过50万元即可追究刑事责任。

然而,李平至今未被刑事立案,这是否意味着他已平稳着陆。



李平的商业帝国:从国企厂长到上市公司老板

李平是江苏常州人,18岁参军,23岁转业后进入常州武进滆湖良种场工业公司。这家企业曾是全国农牧水产行业的标杆,业务涵盖育种、养殖、酿酒等多个领域。

1990年,公司成立武进县滆湖卫生器材厂,主营医用敷料,李平被调任厂长,从此踏上了商业之路。

90年代的医用敷料行业门槛低,竞争激烈。国企体制僵化,到1998年,卫生器材厂资不抵债,净资产为负。

恰逢国企改制浪潮,李平抓住机会,以零元拿下流动资产,并租赁固定资产,将企业私有化。改制后,工厂迅速扭亏为盈,并在2001年还清了600多万元债务。

随着中国加入WTO,医用敷料需求激增,李平的公司乘势而上,于2017年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

上市后的南卫股份主营创可贴、绷带等传统产品,增长乏力,直到2020年疫情爆发,李平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疫情红利与违规操作

2020年,李平大举进军防护用品市场,不仅上市公司投入资金,他还在体外布局相关产业。然而,这些体外投资的部分资金来自上市公司,形成了违规占用。

尽管2020年南卫股份业绩翻倍,但好景不长,2021年防护用品产能过剩,价格暴跌,公司陷入亏损。

为了填补资金窟窿,李平开始频繁倒腾上市公司资金。2020年至2022年,其关联方累计占用资金3.36亿元,且未按规定披露。

2023年,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时发现问题,并对内控报告出具否定意见。这意味着南卫股份将被ST,股价必然大跌。

面对ST危机,李平不甘心坐等股价暴跌。他在年报发布前突击减持818.4万股,套现4796万元,成功规避了1177万元的损失。作为内幕信息知情人,这一行为已构成内幕交易。

更离谱的是,2023年6月,李平突然宣布要转让控制权,试图金蝉脱壳。幸而证监会迅速介入,提出关键问题,导致交易流产。

随后,证监会对资金占用问题立案调查,并于2024年6月罚款450万元。然而,李平对内幕交易一事只字未提,直到2024年10月,证监会收到风声,才再次立案调查。



平安着陆还是隐患未消

尽管李平最终被“从轻发落”,但事情可能未必就此结束。

此前,方盛制药的老板因内幕交易被刑事立案,比证监会处罚晚了4年。法律不会轻易放过违法行为,只是时间问题。

李平的故事,既是一个商人抓住时代机遇的传奇,也是一部漠视规则、最终付出代价的警示录。

从国企厂长到上市公司老板,他一度风光无限,却因贪婪和侥幸心理,一步步走向深渊。如今,虽然看似“平稳着陆”,但未来的变数依然存在。

资本市场从不缺少机会,但也充满陷阱。

李平的案例提醒我们,无论企业做得多大,合规经营永远是底线。侥幸心理或许能换来一时利益,但最终难逃法律和市场的双重审判。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