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简七读财” ,发送消息“ 保险礼包 ”
教你搞懂保险,避开坑~
晚上好,我是简保君。
上周聊了金融产品怎么收税,有不少朋友好奇:房租收入,要收税不?
巧的是,《住房租赁条例》将在下个月15日正式施行。
新规重点包括租赁合同实名备案、出租标准、责任追究等。
虽然全文没提「税收」二字,但影响可能比想象中更直接。
01
其实,这个税一直都在那儿,只是没收而已。
之前收不上来,主要是因为租赁数据都靠房东主动备案。
你想想,哪个房东会主动去报告「我出租房子了,快来收我税」。
除非租客要开发票,或者有特殊需要,房东才配合一下,而且成本通常还得租客掏。
这次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呢?房东不备案,房客也能自己备案了。
第八条 出租人和承租人应当使用实名签订住房租赁合同。 出租人应当按照规定,通过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等方式将住房租赁合同向租赁住房所在地房产管理部门备案。房产管理部门应当提高住房租赁合同备案服务水平,不得就住房租赁合同备案收取任何费用。 出租人未办理住房租赁合同备案的,承租人可以办理备案。
房客为什么要备案?很简单,为了个税抵扣。
特别是在大城市,每个月能抵扣1500元的应税收入,一年就是1.8万抵扣额,假设税率是20%,一年能省3600块个税,这可不是小钱。
现在,租赁备案摸清楚了,接下来收税,就变得理所当然,起码数据变得透明了。
那要是征税了,到底要收多少呢?
我专门打了12366咨询,以上海月租5000元为例:
增值税:个人房东免税(月租金≤10万元) 房产税:实际收取2% 个人所得税:实际收取0.5%
算下来一个月税率2.5%,也就是125元。
听起来不算太可怕,但问题是,这税到底谁掏?
法律上说是房东的责任,但现实中谁买单,这就要看双方博弈了。
如果房东要求涨租来覆盖税费,租客能不能接受就另说。
目前看来,大家都还在观望。
02
9月除了租房新规,还有个更直接影响钱包的——社保新规。
最核心的一条:不管你怎么跟公司商量,哪怕你主动说「我不要社保」,这种约定都是无效的。
说实话,这条规定其实也一直存在,并不算新。
我问了律师朋友,他也确认一直以来企业都必须给员工交社保,不能因为员工自愿放弃就不交。
网上能搜到不少案例,员工签了放弃协议后反悔起诉公司,法院都支持员工。
为什么有人愿意放弃社保?
说白了就是想多拿现金。
我们算笔账:正常工资=五险一金+个税+到手工资
以上海月薪8000为例,个人要交社保840元、公积金560元,一个月就是1400元。
如果工资本来就不高,比如4000块,按最低基数7384交社保要1300元,到手只剩2700,连基本生活都紧张。
有些人来大城市打工,没打算干到退休,觉得交社保没啥用,不如现在多拿点钱实在。这种想法可以理解。
站在公司角度,更是求之不得。月薪8000的员工,加上五险一金,实际用工成本要11000左右。就算多给员工1000补贴,不交社保总成本也就9000。
员工拿9000,比正常到手多了2400。看起来双赢,但违规就是违规。
还有种操作是少交社保,明明15000工资,却按最低基数7384交,同样违规。
如果9月开始严格按标准交社保,又有一批人的工资要「缩水」了。
03
说实话,面对这些变化,大家心里多少都会有点慌。
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都面临着收入可能减少、支出可能增加的压力。
这些年下来,我慢慢意识到储蓄的重要性,可以在关键时候给人一点心理支撑。
比如2019年时买了一些储蓄险,当时还能锁定4.025%的收益。后来利率一路下行,又陆续配置了一些3.5%、3%的产品。
现在银行存款利率都不到1%了,但这些钱还能稳定增长,至少不用太担心通胀的侵蚀。
到9月份,储蓄险也要调整了,预定利率从2.5%降到2%。
8月是最后的窗口期,还能买到2.5%的产品,9月一过就只有2%了。
最近这个月,相关的传闻特别多,真假消息都有,我们后台收到的咨询也特别集中。
所以专门建了个群,如果对这些调整和变化有疑问的朋友,都可以进来一起聊聊。
我们还准备了一些基础内容,希望能帮大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至少能分辨哪些消息相对靠谱。
毕竟,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我们都需要一点确定性来安放内心的不安。
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未来多准备一点从容。
晚安
查看简保君优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