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8月12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赛落下帷幕,四川巴中的南江龙池学校、下两中学两支参赛代表队,凭借出色的创新能力和扎实的技术功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分别夺得大赛两个比赛项目的亚军、季军。
代表队在相关项目中获得亚军。
代表队在相关项目中获得季军。
在世界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新星行动(小学组)现场比赛中,南江县长赤镇龙池学校的何奕扬、何家卫2名同学在比赛中沉着应对,以独特的机器人设计理念、精准的程序控制和稳定的临场发挥,赢得了评委的高度认可,最终斩获小学组全国一等奖,夺得单项目“亚军”。
在世界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新星行动(中学组)现场比赛中,南江县下两中学的蒋志逸、何虹燕2名同学凭借卓越的算法思维和代码实现能力,荣获初中组全国一等奖,斩获单项“季军”。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巴中市对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期深耕。
近年来,巴中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将青少年创新教育纳入区域发展战略,通过政策赋能、资源整合、平台搭建,构建起多维度的科创教育生态。政策层面,市政府出台《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三年行动计划》,每年投入超500万元支持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机器人编程等课程,并推动校园实验室建设与师资培训。如今,全市已建成青少年科创教育基地20个,覆盖80%的中小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了探索科技的“前沿阵地”。
值得一提的是,巴中市还积极打通“校企合作”的产学研链条。京东“恩阳”数字产业园、秦巴山区牛羊种质资源实验室等科创平台定期向学生开放,企业工程师化身校外导师,带领学生参与真实科研项目。近三年,超3000名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孵化创新项目120余个,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让他们的创新想法得以落地生根。
南江代表队参赛选手合影留念。
不仅如此,巴中还通过常态化举办市级机器人大赛、科技创新大赛,并选拔优秀团队征战省级、国家级赛事,形成了“以赛促学、以赛代练”的良性循环。据统计,2023年以来,巴中学生已在省级以上科创竞赛中获奖200余次。
持续地投入与改革,正在结出累累硕果。如今,巴中市中学生科创团队在全国乃至国际赛事中屡获佳绩。部分学生的创新成果不仅申请了国家专利,更与本地企业达成技术转化合作,政府也在深化“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加大智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图据南江县教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