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动物间谍”升级,可可西里来了卧底羊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如风 新民周刊 时间:2025-08-12 20:20:25


一场前所未有的“卧底”行动正在悄然进行。

文 | 李思寻

在青藏高原深处、海拔约 4800 米的可可西里卓乃湖地区,一场前所未有的“卧底”行动正在悄然进行。

一只看上去与真实藏羚羊几乎无异的“新成员”,正在与一群野生藏羚羊一起移动迁徙。

然而,它并不是一只真正的藏羚羊,而是一只依托云深处科技绝影X30机器狗(四足机器人)制作的全球首只“机械藏羚羊”。



这是全球首次将一台仿真的智能机器人融入野生高原动物群体的成功案例,这次实验实现了人类对野生动物的“零干扰”近距离观察。这只“机械藏羚羊”的出现,不仅刷新了野生动物科学考察的方式,也为生态保护打开了全新的可能性。

据介绍,这只机械藏羚羊核心平台“绝影X30”是一款成熟的四足机器人机型。这台机器人最大载重可达 85 公斤,单次续航可维持 2.5 到 4 小时,并能够通过人工智能学习与训练在雪地、泥沼、砂石和浅水等复杂地形中稳定前行。

机械藏羚羊从毛色分布、体型比例到头部细节都尽量逼真还原,并选用仿真毛皮材料覆盖在机械骨架上,外形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状态。但从视频看,动作流畅度和敏捷性上尚不及真正的藏羚羊。

科研人员可以在两公里范围内进行远程操控,这意味着人类无需接近动物即可进行观察,大大降低了人类对自然野生动物行为的干扰,拍摄到动物最真实的状态。



而这些数据不仅能帮助科学家们解析藏羚羊的产仔习性、迁徙机制,还可能揭示它们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策略。这对于保护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及维护青藏高原的生态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

机械动物伪装的概念并非首次出现。

2017年,BBC 推出的纪录片《荒野间谍》(Spy in the Wild)曾轰动全球。

该系列节目中,制作团队为拍摄珍贵动物行为画面,设计了机械非洲野犬、机械鳄鱼、机械企鹅、机械海獭等“动物间谍”,将高清摄像机隐藏在它们的眼睛或嘴部。


这些机械模型在外形、毛发质感甚至动作习惯上都力求逼真,从而成功混入动物群体中,记录下了许多从未被人类观察到的亲密互动和社会行为。

例如,机械企鹅曾在南极冰原中被真正的帝企鹅环绕,近距离拍到它们孵化幼崽的温馨画面;机械鳄鱼在非洲河流中记录下鳄鱼幼崽从卵中破壳的瞬间。


然而,与 BBC 纪录片中的机械动物相比,机械藏羚羊的技术水平更进一步。它不仅是拍摄工具,更是一台具备自主行走、全地形适应和 AI 决策能力的科研平台。这种升级,让机械动物在信息获取的范围、深度和持续性上都有质的提升。

而早期的自然历史纪录片的制作,如果仅靠远距离长焦拍摄是难以捕捉动物们真实的行为变化的。于是,摄影师们穿戴动物服饰、使用伪装道具,甚至模仿动物行为,逐渐成为重要的拍摄手段。

最初的伪装多依赖厚重的服装和遮蔽物,摄影师需要耐心隐蔽,等待合适时机。随着材料科技与设计的进步,现代伪装服装更加轻便、逼真,配合化装和行为训练,使拍摄者能够更好地融入动物群体。

作为自然纪录片领域的奠基人,阿滕伯勒团队早期采用伪装技术,成功接近狮子、豹子等大型猛兽,捕捉了许多珍贵的狩猎与亲子画面。

摄影师穿戴狮子外形的伪装服,与狮群接近,从而观察狮子社会结构和互动细节。

大熊猫作为我国的国宝,动物园和科研机构对它们的观察和研究格外细致。有时为了获取更自然的互动画面,或帮助熊猫适应人工环境,饲养员会选择伪装成熊猫形象,尝试融入它们的生活环境。


随着机器人能源技术、仿真外形制造和 AI 行为模拟的不断进步,在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机械动物被用来监测野生动物们的生态习性。而这些“机械动物”将更加逼真、耐用、智能,能够在更长周期、更广地域内开展科研任务。

它们不仅能服务于科学研究,还可能在反偷猎巡护、灾害监测、生态恢复等领域发挥作用。这种科学的进步,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更多关于自然动物的秘密,也让我们有机会以更好的方式去守护这些野生生命与它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资料钱江晚报、杭州网等


百果园董事长“爹味”说教,网友:卖个水果还搞起了“义务教育”?

“华盛顿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城市之一”

55岁“九头身”拉丁舞裁判意外走红不仅因为颜值……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