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全烂透了!9个董监高无一清白,强制清退!知名央企迎来最终审判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雨柔 壹只灰鸽子 时间:2025-08-12 00:18:56

令人震惊,知名央企大唐高鸿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唐高鸿”)因连续9年财务造假,被证监会强制退市。

这起案件不仅金额巨大,时间跨度长,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公司9名董监高无一清白,全部都烂透了。

从董事长到财务总监,从董事到监事,整个管理层集体“沦陷”,堪称央企造假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造假手段:虚构贸易闭环,自导自演“生意”

大唐高鸿的财务造假手法并不复杂,但规模庞大且持续时间长。

根据证监会调查,公司在2015年至2023年期间,通过虚构供应商和客户,伪造贸易闭环,累计虚增营收198亿元,虚增净利润7621万元。

具体操作流程大抵是这样的:

1.虚构合同:公司先与所谓的“供应商”签订虚假采购合同,并支付采购款。

2.资金对倒:供应商收到钱后,将大部分资金转给“客户”,自己截留一小部分作为“好处费”。

3.完成闭环:客户再将钱打回大唐高鸿,伪装成销售收入。

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实际商品交易,纯粹是资金空转。

这种手法看似简单,但需要内外配合。

更讽刺的是,公司监事会本应监督董事会,结果监事会主席带头参与造假,成了“监而不视”的笑话。



利益链条:董事配偶成关键人物,肥水不流外人田

造假能持续9年,必然有一条稳固的利益链。

调查发现,大唐高鸿的前董事曹秉蛟的妻子江庆,在南京开了一家公司叫南京庆亚。2015年至2021年,公司虚构的185亿贸易额,几乎全部通过江庆的公司“撮合”完成。

换句话说,董事的配偶成了造假的核心推手,真正做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

而公司董事长付景林更是“功不可没”,他在位22年,一手主导了这场长达9年的骗局。证监会直接点名批评这两人:“违法情节特别严重。”

更离谱的是,大唐高鸿在2020年还搞了一出“欺诈发行”,通过虚假财报定增融资12.5亿元。

如果不是后来合作伙伴因分赃不均“内讧”,这场骗局可能还会继续下去。



东窗事发:合作伙伴反水,骗局终被揭穿

造假多年,大唐高鸿是如何露馅的?答案竟是“分赃不均”。

2022年,公司更换了外部合作伙伴,没有按约定支付“好处费”,结果老伙伴们一怒之下将其告上法庭。

这些合作伙伴原本以为只是普通的商业纠纷,没想到一查账,牵出了背后的虚假贸易。证监会介入调查后,整个造假链条被连根拔起。

讽刺的是,大唐高鸿门口的电子屏上还滚动着“公正、法制”的标语,而高管们却在背后掏空公司,坑害股民。

根据退市新规,2020年后连续4年财务造假的公司将被强制退市。大唐高鸿恰好踩中红线,2020年至2023年的造假记录让它彻底“凉凉”。

公司和董监高一共被罚款1.6亿元,而对于5.2万名股民来说,这一切也已经无法挽回。多年来,他们不仅没赚到钱,现在连本金都可能拿不回来。

大唐高鸿的案例让人不禁思考:一家央企,高管没有多少股权,为何要冒险集体造假?

可能业绩压力还不是主因,监管漏洞和利益输送才是核心。

9年来,每年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都是标准无保留意见,而增发时保荐机构把关也没发现问题,看门人职能名存实亡。

如前面所说,通过虚假贸易,有人可以从中获益,瞒过监管又这么容易,造假也就顺其自然地诞生了。

大唐高鸿的案例,不仅是一起财务造假事件,更是一场关于信任与监管的深刻反思。当高管们集体堕落,当监管形同虚设,最终买单的永远是普通投资者。

但愿“公正、法制”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真正落实到每一家企业的经营中。否则,类似的悲剧还会重演。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