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领域的一次重大动作中,京东宣布了对具身智能团队帕西尼的A轮融资领投,标志着京东在短短三个月内,对具身智能领域的第六次投资。这一连串的投资行动,展现了京东在前沿科技领域,尤其是具身智能方面的决心与布局。
京东的这一系列举措并非偶然。早在2023年,京东便在其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JDD大会)上推出了言犀大模型,标志着京东正式进入大模型时代。尽管相较于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京东在大模型领域的发声略显低调,但其内部布局却未曾停歇。据透露,京东自2021年起便开始组建超算集群,训练百亿参数大模型,为后续的科技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
京东的具身智能战略,并非一蹴而就。在今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WRC 2025)上,京东作为独家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将“买机器人 上京东”的广告遍布场馆,这一高调亮相,不仅展示了京东对具身智能领域的深度参与,也让大众再次感受到了京东的存在感。而在之前的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上,京东更是升级了其大模型为JoyAI,并发布了具身智能平台,即附身智能,展现了京东在硬科技赛道上的又一次求变。
京东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并非仅仅停留在投资层面。通过Joyinside平台,京东正在探索具身智能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落地。值得注意的是,京东过去也曾参与智能音箱的“百箱大战”,尽管当时智能音箱并未成为国民级产品,但这一经历为京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如今,随着人工智能进入具身智能新周期,京东附身智能的提出,无疑为京东和具身智能市场找到了新的连接点。
在具身智能领域,尽管存在诸多挑战,如感知局限、决策断层、泛化瓶颈等,但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的加入,无疑为这一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京东通过投资多家具身智能公司,包括整机企业和具身技术团队,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同时,京东也在积极布局全尺寸大模型,涵盖语言、语音、图像、数字人、视频等多模态,以适应不同产业需求。
京东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不仅是为了抢占科技前沿,更是为了寻找新的商业增长点。借鉴亚马逊在物流机器人领域的成功经验,京东有望将人形机器人融入其仓储物流系统,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人形机器人还能为京东带来品牌价值的提升,如抢占机器人首选购买平台的认知高地,以及提升京东的科技属性。同时,通过Joyinside平台,京东的云和AI业务也将迎来新的增量和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