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广州“科普使者”揭晓:科学家变身“主播”,学生硬核秀科技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苏婉清 南方都市报 时间:2025-08-01 10:27:48

7月30日至31日,2025年广州地区科普讲解大赛决赛在广东科学中心举行,来自全市29支代表队的164名选手(成人组122名、中小学生组42名)同台竞技,展示科普讲解风采。

经过角逐,大赛评选出成人组、中小学生组一等奖各10名和5名,授予“科普使者”称号。大赛还评选出二等奖30名,三等奖45名,最佳人气奖、最佳形象奖、最佳创意奖、最佳互动奖和最佳口才奖各1名。



今年,大赛围绕“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主题展开,选手们的科普主题涉及前沿科技、大国重器、社会热点等多个领域,聚焦人工智能技术、新材料技术、深海通信技术、低空经济等话题。

大赛吸引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领域人才参与,科普主体更加多元。来自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的于政鑫第一次参赛,他将机械臂的智能化应用“翻译”成通俗语言,“感觉和平时在科学院做科研很不一样,在准备的过程中,需要站在公众的角度去实现科研成果的科普化表达。”于政鑫说。

与往年相比,今年有更多科研人员参与到科普讲解大赛中,仅广东省科学院就有37名科研人员参与预赛,11人晋级决赛,体现了科研界对科技成果转化、科学普及的重视。对此,广东省科学院合作促进部副主任公长春表示,科普讲解让科研成果更贴近生活,大赛对于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来说也是很好的宣传平台。

中小学生选手同样表现亮眼。来自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16岁的刘佩麟讲述了春晚人形机器人的科技原理。“通过这次科普讲解大赛,对机器人的发展和应用有了更全面、更系统的了解,希望以后能有机会从事科研工作。”刘佩麟说。

“广州地区科普讲解大赛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成熟,参与的主体也是越来越多元,是‘全民科普’新生态的生动写照。今年很多选手聚焦前沿科技成果,尤其是广州本地的科技成果进行讲解,是实现优秀科技成果科普化的生动实践,也能很好地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成人组大赛评委,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四级职员、正高级工程师彭万峰表示。

中小学生组评委、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理事长、高级工程师黄善辉表示,科普大赛能帮助学生们提升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感受创新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助力未来科学人才培养。

作为广州“科普之城”的品牌活动,科普讲解大赛历经十余年发展,已成为连接科技前沿与公众认知的桥梁。广州市科学技术局表示,大赛不仅提升了全民科学素养,更优化了科技创新社会环境,为广州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强市提供了持续动力。

附获奖名单:















采写:南都记者 杨丽云 通讯员 李早花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