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英伟达H20“后门”疑云,刚打开的中国市场又要关上了吗?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瑾瑜 硅星人 时间:2025-08-01 10:25:15


作者 | 周一笑
邮箱 | zhouyixiao@pingwest.com

2025年7月31日,一则官方公告激起不小的波澜。公告称,因其专供中国市场的H20算力芯片存在严重安全问题,已正式约谈英伟达公司。

官方声明直指两大敏感功能,即可能存在的“追踪定位”与“远程关闭”。H20芯片,这款英伟达为应对美国出口管制而精心打造的“特供版”产品,在历经波折并刚刚于7月获准重返中国市场后,立刻陷入了更深的“安全门”。表面上,这是一次针对技术产品的安全质询,但其背后,却直指全球高科技供应链中更为根本的信任问题。探究警报由谁拉响,以及看似突然的约谈背后隐藏的风险逻辑,是理解此次事件的关键。


1

警报并非来自黑客,而是国会山

看到“约谈”和“后门”这样的字眼,外界的第一反应或许是英伟达已被查获了明确的技术把柄。但但凡读一下公告内容而非仅看标题,就会发现实际情况更为复杂。官方的行动并非基于一个已被公开证实的技术后门,而是针对一种潜在的、且后果严重的安全风险发起的预防性质询。梳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逻辑链条已相当清晰,美国议员首先公开呼吁出口的芯片必须要有后门,随后有技术专家透露英伟达已具备相关技术能力,最终是中国监管方的行动。

要评估这一预警的份量,就必须追溯其源头。中国监管方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其直接源头是美国国会山正在积极推动的立法议程。2025年5月,多位美国参众两院议员,包括参议员汤姆·科顿和众议员比尔·福斯特等,共同提出了一项名为《芯片安全法》(Chip Security Act)的提案 。这份法案的内容,明确要求所有被列管并出口的高端AI芯片,必须在180天内装备位置验证机制 。法案还进一步要求,需要研究包括“远程失效或削弱性能”的“一键销毁开关”在内的二级安全措施 。公告中提到的“追踪定位”和“远程关闭”,与《芯片安全法》中要求的“位置验证”和“一键销毁”惊人地一致。这种精准的对应关系,足以说明此次约谈的根本动因。


https://www.congress.gov/bill/119th-congress/house-bill/3447/

这种来自政策层面的担忧,在技术层面同样站得住脚。尽管迄今并没有被公开证实且能被大规模利用的GPU硬件级永久后门案例,但在安全研究领域,利用GPU实现恶意功能是完全可行的 。技术专家早已证实了“GPU Rootkit”和固件级后门等概念的存在,证明了利用GPU隐藏恶意代码或实现持久化控制的可能 。GPU的架构极其复杂,其固件大多闭源,验证链条漫长,一旦签名体系被攻破,后门的持久性和隐蔽性都非常高 。因此,随着地缘政治因素介入,在芯片中强制加入用于合规审计的追踪或失效逻辑,使得对此类风险的防范变得日益紧迫。

1

信任,新的技术准入门槛

英伟达此次面临的困局,根源在于其核心产品H20芯片的特殊身份。H20本身就是地缘政治博弈下的一个产物,一款为遵守美国出口管制政策而生的“特供版”AI加速器 。它的出现,是英伟达试图在中美两国日益紧张的政策夹缝中,维持其在中国这个重要市场准入的平衡之举 。

H20的销售历程可谓一波三折。2025年4月,美国对H20芯片启用了新的对华出口许可政策,因许可迟迟未获批准,销售一度陷入实际停滞 。直至7月,随着政策环境变化,美国政府才宣布允许H20向中国市场恢复销售 。

英伟达中国官网曾发布声明,称“芯片安全功能仅用于合规审计,绝无恶意操控意图”,但这份声明因未正面回应具体技术细节,未能完全消除外界的疑虑 。

此次约谈的意义远超事件本身。之所以被业界视为一次市场准入规则改变的标志,是因为此次约谈并非基于传统的产品质量或性能问题,而是首次将另一国尚未生效的立法草案作为潜在安全威胁,并依据本国法律进行审查。这种“以国内法应对外部风险”的模式,为技术产品的市场准入增加了一道新的安全门槛。

H20芯片面临的信任危机,在客观上也为国产算力让渡了发展空间。有社交媒体评论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认为美国在AI芯片领域的管制,如同游戏里的反派,每次都只派出“比主角强一点点”的对手,在事实上为“国产替代”提供了“练级打怪”的机会和市场空间 。

这种看法并非毫无根据。虽然在内存带宽等关键硬件指标上,H20相比华为昇腾910B仍有一定优势,但这种硬件上的领先,正在被快速迭代的国产芯片与英伟达自身面临的生态挑战所抵消。毕竟,英伟达最大的护城河CUDA软件生态,恰恰是国产厂商正集中资源奋力追赶和构建的领域 。在此背景下,H20陷入的信任困境,无疑将进一步加速国内用户转向采购国产替代产品。


对于像英伟达这样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公司,以及像黄仁勋这样以精明和长袖善舞著称的企业家而言,应对复杂的市场挑战本是常态。但在当前的地缘政治背景下,一些挑战已超出了商业智慧所能及的范畴。

当一个国家的立法机构公开讨论要在他国使用的芯片上安装一种技术枷锁(美议员称之为“数字缰绳”)时,信任的根基便已动摇 。此时,无论企业如何承诺其商业中立性,都难以完全打消基于国家安全层面的疑虑。这不再是一个可以通过技术指标、价格优势或个人关系来解决的商业问题,它变成了一个近乎无解的身份困境。

正如彭博社引述技术分析机构Forrester首席分析师Charlie Dai的观点,黄仁勋面临的局面非常复杂。此次的安全审查,不仅可能因监管不确定性延迟H20的销售重启,削弱英伟达的市场份额,其本身也被视为符合中国加速国产替代的战略,甚至可能在更广泛的贸易谈判中增加中方筹码。


点个爱心,再走 吧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