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Yoky
邮箱 | yokyliu@pingwest.com
如果你每年都关注WAIC,会发现今年有一个显著变化:基模厂商们不再单纯发布模型,展区内几乎所有的新品,都围绕着应用展开。但作为用户,我们发现应用爆发得越多,反而被AI更加分散了。
现实是,我们每天需要在ChatGPT、PPT制作工具和设计软件间反复切换,只为完成一份周报;生成的PPT因格式错乱或内容偏差无法直接演示;敏感的采访录音和内部数据因隐私顾虑无法交由AI处理。
这样的困境每天都在发生。尽管AI办公工具遍地开花,但多数用户的体验却常感挫败。问题的根源在于,多数AI工具仍秉持“AI优先”的产品逻辑:以AI能力为核心,让用户适应AI的工作方式。
在刚刚结束的WAIC上,金山办公推出的原生Office办公智能体“WPS灵犀”,试图用场景优先的思路破解这一难题。当记者将各类Office文件实际导入这款产品测试时,发现其在交互方式和实用性上确实呈现差异化优势。
“用户要的不是炫酷,而是有用。”金山办公助理总裁田然表示。作为拥有6.47亿月活设备数的办公软件厂商,金山办公正试图让AI真正融入用户现有的工作流程,而非创造全新的使用习惯。
从移动互联网到AI时代,“每个应用专注解决一个核心问题”的产品逻辑仍具适用性?当AI工具从“能用”向“好用”演进时,需要怎样的产品哲学支撑?
1
实测WPS灵犀,一个真正“懂你”的AI助手
每一个打工人都曾经历这样的场景:收到大量会议资料后,被通知半小时后就要参加讨论会,但此时正在通勤途中。若在颠簸中勉强阅读资料,不仅容易晕车,效率也极为低下。
WPS灵犀的移动端语音助手有效解决了这一痛点。用户只需上传相关文档,即可通过语音提问,例如核心争议点、预算限制或竞品优劣势,AI助手会基于文档内容给出精准回答。
在实际测试中,我们给WPS灵犀上传了一份长达4万字的会议速记,要求其提取核心信息。以往需一两个小时梳理的会议内容,如今几分钟即可完成。这种体验让人感觉AI真的在帮你解决实际问题,而非展示炫酷技术。毕竟对于大多数打工人来说,提升工作效率才是AI的最大价值。
但信息获取仅是起点,实际工作中常需基于这些信息进行内容创作。传统内容创作方式需在网页与文档间频繁切换、反复复制粘贴,效率低下。WPS灵犀通过集成DeepSeek等大模型,支持用户直接在原生环境中调用AI能力,基于已上传的资料生成文章框架或具体内容。
得益于AI对WPS文档具体格式和内容的深刻理解,而非仅处理纯文本,这种方式能有效降低模型幻觉风险,生成内容更贴合用户实际需求与资料背景。
然而,内容创作常以项目为单位,单次任务结束后资料易散落,下次创作同类主题需从头收集。与WPS灵犀同步推出的——WPS知识库功能为此提供了解决方案:用户可为大模型创建专属的“记忆外挂”,比如搭建“金山办公知识库”,把公司的历史资料、产品信息、高管访谈、财报数据等统一存储。
但知识库的价值不止于此:随着知识库里新材料的积累,AI对这家公司的了解会越来越深入,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和专业度也会随之提升。
内容的最终呈现同样关键。就AI PPT产品来说,市面上的产品多遵循“一句话生成”的逻辑——输入一句话,即可生成整套PPT。但此类产品的问题在于,一旦生成就难以修改,你要么接受,要么重新来。比如豆包、Kimi也集成了第三方的AI PPT工具,但因无法灵活编辑导致用户体验欠佳,且导出结果常需额外付费,修改灵活性差。
相比之下,WPS灵犀中的WPS AIPPT功能克服了这一问题,其核心优势在于支持“边聊边改”。比如你觉得第三页的图表不合适,直接跟它说“把这个饼图换成柱状图”,或者“这一页的内容太多了,拆成两页”,即可实时调整。这种交互方式更贴近与同事讨论修改方案的日常场景。
“边聊边改”功能的实现,背后是金山办公37年的技术积淀。WPS AIPPT产品负责人陆炜俊指出,市面上部分AI PPT产品生成的文件虽形似PPT,实则为HTML网页格式——用户若将其导入PPT,常面临格式不兼容、难以二次编辑等问题。而金山办公是除微软之外,全球唯二真正掌握PPT底层格式技术并实现深度兼容的公司。
这样一套从信息获取、内容创作到最终呈现的完整工作流程,让AI真正融入了日常办公场景。
1
第二部分:人是最重要的,AI不是
“我们认为,用户、软件与AI之间不应是串行关系。无论是将AI置于软件之后,还是将软件置于AI之后,都存在明显问题。”田然说道。在他看来,用户、AI和软件三者应该是实时交互的三角关系。
换句话说,WPS认为,人是最重要的,产品应围绕人来设计,而不是围绕AI做产品。
当前市场上的AI工具多遵循单一场景优化策略:Claude专精代码编写,ChatGPT擅长逻辑梳理,Midjourney专攻图像生成。这种思路本身并无不妥,实则延续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成功经验——每个APP专注解决一个核心问题。
但这背后反映的是一种技术优先的产品哲学:以AI的技术能力为第一性原理,让用户适应AI的工作方式。当前绝大多数的AI公司,还停留在跟风证明自己的AI能力,而不是满足用户真实的需求。
“一句话生成长达几十页的调研报告,这固然炫酷,但我们更注重实用性。”在田然看来,优秀的AI办公软件或者AI助理理应如同真人助理,用户如何与真人助理沟通,就应如何与AI交互。
从WPS灵犀中可窥见金山办公的产品思路:嵌入人的工作流,而非用完全独立的产品形态来替代。
这种设计背后的逻辑是,用户无需离开熟悉的工作环境,AI如同身边同事般协同工作。“若我让助理准备明天的报告,结果收到一份PDF,肯定会生气——这怎么用、怎么改、怎么调整?”
其次是尽可能还原人与人的交互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向来是持续的,而非一次性指令,例如上述AI PPT功能中,WPS AIPPT引入了“边聊边改”的交互方式。这与传统AI工具的“一句话生成”形成对比:后者要求用户在开始前即明确所有需求,而前者承认人类需求往往在创作过程中逐步明确的现实。
田然坦言,要实现真正的三方协同,最关键的是AI和软件必须做这种深度的融合。这种融合不是简单教会AI使用WPS的上万API,而是需要双向改造。
“我们实际在做两项改造:一是AI的软件化改造,必须教会AI使用我们的软件,通过一套专门为它设计的API;二是软件的AI化适配,因为未来几年AI仍将不断发展进化。”
1
结尾:
与当前主流AI公司争当用户的“超级入口”路径不同,田然指出,Office能力应该成为所有智能体的基础能力,“一个只会Office的助理未必最优秀,但所有智能体都需要这种能力。”这意味着金山办公选择深耕基础设施而非抢占流量入口。
从商业逻辑来看,这种定位更契合其现实优势。作为月活设备数超过6亿的办公软件厂商,金山办公既有足够的用户基数验证AI功能实用性,也凭借深厚的文档格式理解能力确保AI生成内容的可用性。
但这条路径也面临挑战:当AI技术快速迭代时,如何在兼容既有生态的同时保持创新活力?当用户期待更炫酷的AI体验时,如何坚守“有用胜过炫酷”的产品哲学?
WPS灵犀的设计正是金山办公对这些问题的实践回应——通过将AI深度嵌入用户既有的工作流程,而非创造全新使用场景,其已探索出一条差异化的AI产品化路径。
点个爱心,再走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