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面,手机通信靠4G、5G网络;在万米高空巡航的飞机,通信靠高频无线电通信或卫星通信;那么,卫星之间通信靠什么呢?答案是依靠互相打“灯语”。卫星之间通过收发激光进行通信,由于激光束非常细,对准目标难度极高,因此需要能快速调整位置、精准指向的反射镜来保障卫星通信。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成功研制了一款高性能的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微电子机械系统)快反镜。这面镜子只有一枚硬币大小,镜子的角度可在1毫秒(1/1000秒)内快速调整到指定角度,能够在-40℃至100℃的温度下工作,可以抵御严酷的太空环境。
这一快反镜精度高,体积小,使得卫星能够精准将激光投射到上千公里外的目标卫星上,在星间激光通信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封装后的MEMS快反镜样品(参考文献[4])
Part.1
MEMS——迷你精巧的机械
说到机械,大家一般首先会想起那种布满了金属器件的与各类管道的机器,比如汽车的发动机、蒸汽时代的火车头。而MEMS则要小巧很多。
如果你此刻正用手机阅读这篇文章,那么你掌心的手机中便含有好几个MEMS器件。现代的手机具备计步功能,能记录我们每天的运动情况,这依赖于手机中的MEMS加速度计(一种用于测量物体加速度、振动、倾斜或运动状态的传感器),它能感知手机的运动速度。而手机的指南针功能,内部并没有一碗水加个小铁片那种传统结构,而是有一个MEMS陀螺仪器件,能够感知手机的方位。
MEMS是使用半导体工艺制成的,一般MEMS器件大小只有几十到几百微米。例如微型的锁止结构,半导体工艺能够制作微小的结构,利用该工艺制作的机械结构非常精细,常规的加工方法无法加工这么小的齿轮。在制造存储数据所用的内存芯片的同时,加工一个锁止机构,只有输入特定的电信号,锁止机构才能被打开,保护芯片中的数据安全。
微型的锁止结构,齿轮直径约为0.2毫米(参考文献[3])
而星间激光通信使用的MEMS快反镜,则是MEMS器件中的“庞然大物”。其镜面越大,可以反射激光的区域也就越大。然而,镜面增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使其重量增加,要想精确且快速地驱动一个大镜片,难度比驱动小镜片高。这就像穿鞋散步,穿拖鞋走起来非常轻快,穿厚重的靴子走起来就比较笨重。
此次科研团队打造的MEMS快反镜则包含镜面尺寸大、封装体积小两个特点,可以实现更精确的激光光束闭环控制。
Part.2
硬币大小快反镜的制作工艺
那么,这样一个兼具体积小和精度高特性的快反镜是如何被打造出来的呢?镜面以及夹持镜面运动的机构分开制造,然后键合在一起。为了提高镜片的摆动速度, 反射镜背面设计成蜂窝结构,相比于简单平板反射镜更加轻巧,同时摆动时的镜片的变形量还小。
(采用蜂窝结构的反射镜,摆动时变形量为2.15纳米,是简单平板反射镜变形量的四分之一,图源:参考文献4)
对应的支撑结构由硅、二氧化硅、钼、铝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保证结构强度以及摆动的精度。
Part.3
为什么需要激光通信?
航天技术发展迅速,远在太空的卫星已深度融入我们的生活:开车需要北斗卫星提供导航;天气预报离不开气象卫星提供数据;即便在无信号的野外,部分手机还能利用卫星通信来与外界联系。一些卫星企业正通过发射成千上万颗卫星将地球“包裹起来”,这些卫星遍布全球,组成了“卫星互联网”。不论你在飞机上、沙漠中、大海的中央,都能够利用卫星互联网接入网络。
在庞大的卫星群中,除了与地面站通信外,卫星之间也需要互相“传话”,传递信息。然而,手机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在一定范围内可被任意接收,通信信息有可能被记录并破译。
这时候,激光通信就派上用场了——相比传统的无线电通信,激光通信的保密性更高。这是因为激光的发散范围小,指向性极强。虽然这一特性给对准系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却同时造就了其保密性极高的优势。
卫星之间利用激光互相“打灯语”进行信息传递,要求激光束必须稳定且精准地指向目标卫星,否则就会丢失信息。这对快反镜的要求非常高——卫星装备着激光器,它发出的激光依靠反射镜变换角度从而改变方向,跟踪瞄准卫星,确保通信链路稳定。这项重任落在了反射镜的精准控制能力上。
激光通信示意图(作者自制)
除了卫星之间互相使用激光进行通信外,卫星与地面之间也能进行激光通信。中国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能够实现距离长达上千公里的卫星与地面之间量子通信,这种将激光通信与量子密钥分发技术相结合的通信方式,是保密等级超高的空间通信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研制的机器结构愈加复杂精巧,古代有能工巧匠在方寸核桃上雕刻出舟船,现如今则有当代科学家让反射镜在浩瀚太空中精准摆动。这种对极致精密的追求,正是科技发展的永恒主题。
参考文献:
[1]陈文元.MEMS强链及其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7.
[2]姜会林,安岩,张雅琳,等.空间激光通信现状、发展趋势及关键技术分析[J].飞行器测控学报, 2015, 34(3):11.DOI:10.7642/j.issn.1674-5620.2015-03-0207-11.
[3]林文浩,陈昱,夏曼,等.MEMS传感器技术发展及应用分析[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21, 5(7):2.DOI:10.19772/j.cnki.2096-4455.2021.7.006.
[4] Xue, Wenli , et al.“A high-performance 10mm diameter MEMS fast steering mirror with integrated piezoresistive angle sensors for laser inter-satellite links.” 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海里的咸鱼(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博览立场
本文首发于中国科普博览(kepubolan)
转载请注明公众号出处
推荐资源
关注使用“科学与中国”小程序,可观看以院士科普视频为代表的优秀科普视频,第一时间获取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科学节等科普活动报名信息。
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联系webmaster@kepu.net.cn
中国科普博览是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依托中国科学院高端科学资源,致力于传播前沿科学知识,提供趣味科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