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补贴“三国杀”,“稳”中求变。
7月28日,淘宝闪购和饿了么联合宣布,连续两个周末日订单超过9000万单(不含0元购及自提)。
此前的7月14日,淘宝闪购已宣布日订单峰值连续两周超8000万单。
数据显示,淘宝闪购上线两个月,新增了14万家非餐饮线下门店。
从数据可以看出,这场重补贴下的外卖大战直接给平台带来的不仅是日单量。
而在此前,在闪购补贴大战中落了下风的京东,也开始换招式。
22日,京东首家“七鲜小厨”合营门店在北京东城区龙潭街道正式开业。
与传统外卖门店不同,该店采用“外卖+自提”模式,所有菜品均由专业厨师在透明厨房内现炒现做。
七鲜小厨餐饮制作区域是开放式的玻璃明档,虽然店头上挂着砂锅炖煮菜、隆江猪脚饭、韩式拌饭、馄饨水饺。
但实际上,七鲜小厨目前可下单的仅有当下比较热门的菜品,比如辣椒炒肉、炒鸡、小炒牛肉,以及经典单品,比如意面、炒饭等。
从整个餐厅内部标语来看,咖啡、茶饮、早餐、新疆炒米粉、鲜烫牛肉粉等都有。
同一天,京东宣布10亿现金招募“菜品合伙人”后,其外卖新模式门店——七鲜小厨迎来订单爆发。
此外,京东宣布未来三年要在全国建设10000家七鲜小厨,也让外界对其雄心有所侧目。
相比之下,美团旗下的浣熊食堂则低调的令人意外,美团未来三年的开店目标仅仅是1200家。
2024年孵化的浣熊食堂上线后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在市面上几乎没有引发关注和讨论。
在微信“浣熊食堂”官方小程序,用户下单数量和评价详情均不可见,在美团 APP 上,其订单量与用户评价和普通外卖商家并无显著差异。
京东出自营外卖品牌七鲜小厨,美团浣熊食堂和拼好饭百万亮厨计划,都把焦点从价格战转向了品质外卖。
各家的优势和劣势如何?
另外一个外卖参与者阿里,会不会参加?
淘宝闪购和的单量差不多稳下来了,这能说明阿里以后能可以稳在这个单量上吗?
如果想稳定在这个单量上,阿里还需要补充哪些能力,会对美团会造成持续的压力吗?
外卖乃至即时零售市场的格局已经发生转变了吗?
对此,记者陈婷、新熵江篱分别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外卖大战,需要把补贴用在新战场,例如通过自营来达成消费习惯的全面孵化。
靠补贴打开的市场,并不具备多大的用户黏性,除非三家都停止补贴,才能让盘面真正稳定下来。
此外,目前的闪购,更多的依然是在外卖领域,还没有真正让即时零售的消费习惯得到孵化。
对于入局即时零售的平台来说,线下零售店面的产品品类不足,消费者要想购齐所需,则要跨店购买,此处又涉及到配送费问题和时间成本。
然而,重新选择自营,类似昔日卖菜团购,则成本居高不下,配送也难即时。
这让即时零售的模式陷入两难,也缺少真正撬动消费刚需的颠覆式创新。
整体外卖和即时零售市场只是被补贴刺激出了一定的增量消费频率,却极不稳定,也缺少持续性。
为此,自营卖菜难搞,选择自营外卖,成为了一种试错。
原本的外卖平台,只是提供撮合服务和送货,而京东开始揉入自营外卖,其目标就是形成别的平台所没有的商品,用品质外卖去吸引消费者形成黏性。
但这种打法,不能说一定有效,毕竟自营外卖除了性价比外,还有口味难题。
能否类似肯德基一样,让非标品的外卖具有准标品的口味,同时满足全国各地千差万别的口味需求,就不是几个爆款外卖能解决的。
终究,外卖大战的目的是即时零售,而非改变已经深度内卷的外卖市场。
各方平台出新招,也未必一定要在自营外卖这一亩三分地里。(张书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