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从模型到场景都是“好用的AI” 腾讯AI应用全景图首次亮相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瑾瑜 时间:2025-07-29 20:26:14

IT时报记者 郝俊慧

又是一年WAIC,熟悉的七月,熟悉的上海,腾讯再一次以“务实创新”的姿态登场,没有浮夸的发布会语汇,也没有炫技式炫耀,今年的腾讯只讲了三件事:“好用,好用,还是好用”。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腾讯系统性地展现了其面向AI时代的全景式产品架构:以“混元”大模型为核心,构建涵盖模型、平台、应用的“1+3+N”完整体系,覆盖从面向B、C端的智能体开发平台,到面向机器人领域的腾讯具身智能开放平台,以及分布在多个行业场景中的丰富AI应用与智能体产品矩阵。通过这一体系,腾讯加速推动AI从技术突破迈向场景落地,打造真正“好用的AI”。

“可用”的3D生成打开产业落地新维度

今年WAIC,腾讯混元大模型系列迎来了重量级新成员——混元3D世界模型1.0。

这是业界首个可开源、可漫游、可交互、可导出的3D生成模型,其最大亮点不仅在于“能生成”,更在于“好用”——模型生成的场景可以一键导出为标准化Mesh文件,支持主流建模引擎;具备分层结构,支持二次创作;还能沉浸式漫游体验,适配Vision Pro等设备。

对游戏、VR、数字文旅、城市规划等行业来说,这是“降本增效”的新引擎。原本需团队合作、数周工期完成的3D建模,如今只需一张图、一句提示语、几分钟即可产出。这种从“图文到3D世界”的能力,意味着内容产业、沉浸式体验行业,将在内容生产效率上实现数量级跃升。

值得注意的是,混元3D并非孤例。腾讯同时宣布,将陆续开源0.5B到7B端侧混合推理模型、混元Large-Vision、GameCraft等模型产品,覆盖文本、图像、视频、语音、3D等全模态场景,进一步构建“轻量、开放、可部署”的模型基座,为开发者提供面向不同终端与业务场景的工具包。

腾讯的模型路线呈现出清晰的战略偏向:技术上强调混合架构和多模态融合,产业上强调“开源”与“部署友好性”。在这一体系下,混元逐步脱离了单一参数之争,转向AI工程与AI产品的结合。

双智能体平台构筑“AI即服务”中台

如果说大模型是“引擎”,那么“平台”就是连接引擎与用户的传动装置。

在此次大会上,腾讯云发布了面向企业用户的智能体开发平台以及面向开发者和个人用户的腾讯元器双平台升级。两者共享底层能力栈,但在用户体验和场景配置上各有针对。

在To B侧,腾讯云智能体平台实现了零代码搭建Multi-Agent,并新增了KB Agent和总控Agent,让企业可快速部署面向营销、客服、数据分析等场景的专属AI助手。此外,对接主流数据库与腾讯文档内容的能力,使得AI不再“与数据脱钩”,而真正接入业务底层逻辑。

在To C侧,腾讯元器打通了微信支付、腾讯文档、公众号生态,支持知识库构建、流量分发与商业变现闭环。这意味着,个人开发者和内容创作者能快速生成服务型智能体,借助腾讯应用宝、公众号矩阵等实现广泛分发。

更值得注意的是,腾讯还正式发布了国内首个模块化具身智能开放平台Tairos,为机器人行业提供可插拔式大模型与工具链。这一平台不仅具备多模态感知与规划能力,还支持高效仿真训练和物理部署适配,首批合作伙伴包括越疆、乐聚、宇树等行业头部玩家。

这也标志着,腾讯正系统性地推进“智能体即服务”的技术闭环,从文本问答到物理行动,从网页插件到机器人本体,让大模型在更多垂直行业真正“跑起来”。

AI产品矩阵向“产业场景化”纵深推进

“技术最终的意义在于落地。”这一点,在腾讯的AI战略中体现得尤为彻底。

此次大会,腾讯带来了超过10款原生智能体,全面覆盖企业服务、内容创作、出行生活、乡村电商等场景。包括:企点营销云Agent:可自动提取人群、生成文案、复盘活动,服务营销全流程;腾讯地图旅游规划Agent:生成个性化旅行攻略,自动匹配餐饮住宿;CodeBuddy开发助手:支持代码补全、调试、审查等多环节开发效率提升;“共富AI”乡村智能体:面向县域与乡村商家,生成贴合场景的电商素材与营销脚本。

此外,腾讯信息服务线的产品如QQ浏览器、搜狗输入法、腾讯元宝等也持续AI化迭代,不仅具备知识问答与文本生成能力,更实现了知识库与大模型的深度绑定,形成用户可信赖的“私人知识系统”。

腾讯在大模型产业化路径上的最大特点,不在“高举高打”,而在“以小见大”:通过AI产品化能力做实做深,把“用起来”这件事做到极致。

在“好用”战略中建立差异化护城河

随着大模型行业进入“第二阶段”,即从“技术实验”走向“规模商用”,真正能跑通场景、融入产业的厂商将逐步脱颖而出。

腾讯在此次WAIC释放出的信号是明确的:以好用为核心指标,以场景为检验标准,以平台为承载中台。

这种战略方向,既根植于腾讯擅长的产品体系,也顺应了AI从“科研范式”转向“产品范式”的大势。可以预见,未来的AI厂商格局将从“卷参数”转向“卷产品”和“卷落地”。而腾讯,正在“实用主义”的轨道上,悄然建立起一条更为坚固的产业护城河。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