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近三年“最惨暑期档”,阿里用大麦对冲影业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郑浩 新立场 时间:2025-07-29 10:58:23
电影哑火,文娱新生。

文|新立场

电影行业的景气程度跟电影里的情节一样诡谲多变,参与其中的角色都在尝试抓住脉络。

从6月1日算起,今年电影暑期档已过了大半,该档期内目前总票房52.6亿元(截至7月28日中午)。相比起2024年暑期档6、7月份共76亿的票房成绩,今年很有可能是近三年最惨淡的暑期档。

今年5月21日,阿里大文娱集团更名为虎鲸文娱集团,同时阿里影业宣布拟更名为大麦娱乐,并于6月正式更名。

改名背后,除了此前外界描述的可能存在的IP去阿里化,还有从挖金子(做电影)到卖铲子(卖服务)的战略延伸意图。

对此,大麦娱乐给出的说法是:从科技+内容双轮驱动的电影业务出发,走向覆盖电影、演出、商业衍生、剧集、艺人经纪全生态的现实娱乐世界,形成覆盖内容投制、互联网宣发、泛娱乐内容数据服务、衍生品开发的全产业链辐射发展模式。

在最辉煌的春节档和可能惨淡的暑期档中间做出这样的战略调整,时机倒也合理。但从其今年整体对电影的投资情况来看,错失春节档,暑期档的整体电影市场表现又成谜,大麦娱乐今年在电影侧的收入已初现端倪。

另一方面,暑期档争夺消费者线上线下注意力的还不止是电影,整个线上线下娱乐市场各板块之间也有一定程度上的此消彼长的关系,从阿里影业到大麦娱乐,其战略延申的核心逻辑总归是一点:用正在此消彼长的篮子装鸡蛋。

01、春节投资平平,暑期投放哑火

尽管电影市场诡谲多变,但对比2019年、2023年和2024年,我们依然能够捕捉到2025年电影票房目前呈现的趋势:春节档集中度进一步增高,并且也许会相对影响暑期档票房。

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期内阿里影业上映的电影票房及此后待映的电影

而今年暑期档期间,根据猫眼专业版,阿里影业参与的已定档电影总共10部,已上映5部。后面5部分别为:8月8日由朱一龙、吴磊主演的《东极岛》,8月16日动画《非人哉:限时玩家》,8月16日成龙、张子枫的《捕风捉影》,8月29日郭麒麟的《脱缰者也》,以及蒋奇明、张艺凡的《7天》。而被写进财报里的仅有《东极岛》。

可以说如果《东极岛》成为爆款,那么大麦娱乐接下来在电影板块的收入会有所保障。

但从过去两年暑期档来看,超过20亿票房的爆款电影会有一到两部,今年的暑期档市场如此情况,能否有真正的爆款电影值得打上一个不小的问号。

02、大麦反客为主,文娱对冲电影

当然,暑期档争夺用户线上线下注意力的还不止是电影。

大麦娱乐在截至今年3月的年度财报中也指出:2024年以來,全球电影行业增长趋于平缓,中国电影市场活跃度低于去年。与此同时,消费者对现场娱乐体验需求持续增加,演出市场的活跃度高于去年。

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联合灯塔专业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48.84万场,同比增长10.85%; 票房收入约人民币579.54亿元,同比增长15.37%,其中,大型演唱会票房突破人民币260亿元,同比增长78.1%,成为演出市场票房成绩最为突出的品类。

正如上述所说,包括春节档在内的寒假档期,看电影是消费者默认的主要家庭活动,但暑期却没有足够的此类共识。

暑假是娱乐全产业必争之时,在营销方面,参与线上用户注意力争夺的角色还包括电视剧、游戏、演出等;在线下活动方面,消费者的待选项还有演出、赛事、旅行、展览等。

听起来,线上注意力的争夺是腾讯系的主场,而演出赛事、旅行、展览等票务的售卖则是大麦娱乐的领域。

2023年9月阿里影业收购大麦为这一改名行为埋下伏笔,也许是受到当年3月阿里的1+6+N战略以及线下市场恢复的影响有了如此联姻,而现在看来,这个联姻确实有机会走得更远。

在这个过程中,阿里诸多业务组合与格局发生了不小变动,在AI to C上阿里以夸克为首串联相关业务,电商与饿了么外卖打通,而大麦和阿里影业的组合则是此前延续下来的极具代表性的战略判断。

从目前财报的各分部收入来看,大麦娱乐电影制作和宣发相关板块的收入规模减少,较上一期降低9.5%,且占整体收入比例也在减少;而大麦的收入规模和占比均在增加。

截至2025年3月,大麦娱乐的电影板块年收入为27.1亿元,大麦收入为20.5亿元。如果电影市场接下来持续现在的趋势,下一年阿里影业的收入可能会真正由大麦占主导。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