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抓握式的控制器、一台具有机械臂的具身机器人和一块屏幕,肉眼可见的三部分组成了聆动通用具身智能采训推一体机,观众可以通过控制器,操控机械臂抓取、旋转、放置物体。
这台机器位于科大讯飞展台的后部,吸睛程度却不低。媒体、国内外观众排队体验,他们中很少有人知道展台附近徘徊的一位高个子男士,就是聆动通用CEO季超。这是他第一次以这个身份参加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即WAIC),也是成立于2024年底的聆动通用首次公开展示产品。
2025年的具身智能赛道正经历从概念到落地的关键转折。优必选的近亿元订单,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的1.24亿元订单,不断刺激着市场神经,而普通观众在WAIC展会上最常问的问题已经从"这是什么"变成了"多少钱"。
2025 WAIC期间,北京商报记者在对季超的专访中,也提到了落地赛道的商业化空间、订单等更接地气儿的话题,在他看来,具身智能行业应用的元年在2026年,到那时头部公司将会收获10亿元级的订单。
有意思的是,不久前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透露,公司营收已超10亿元,几天前阶跃星辰创始人、CEO姜大昕喊出年营收目标:10亿元。这个10亿元的"巧合",值得期待。
Q:今年WAIC讯飞展示的两种机器人有什么特点?
A:我们展示了两款机器人,一款是具身智能采训推一体机,主要解决具身智能数据缺失的痛点问题,能采集高质量的面向真实任务场景的数据。我们本身具备多模态基座模型能力,加上少量真机数据微调,就可以实现跨场景任务的泛化。这种机器人真机数据采训推设备非常稀缺,可以和我们的整个VLM(视觉语言模型)基座形成"大小脑"的协同。
另一款是智能语音背包,它把语音交互、多模态交互能力集成到一个标准化硬件里。现在大部分人形机器人不具备语音交互和自然语言理解的高层级思考能力,定制研发周期又非常漫长。我们将语音能力和多模态能力封装成背包形式,与机器人厂商无缝衔接,可以极大缩短他们的研发周期。
Q:聆动通用于2024年成立,公司的目标是什么?
A:我们是科大讯飞的控股子公司,去年(2024年)底成立,主要以具身智能为方向在泛制造业做产品智能化升级。目标是让机器人会说、能理解、会思考,真正走进千行百业干活。我们目前聚焦在泛制造业领域,未来会面向汽车、3C、物流这样的重体力劳动密集型行业,打造具身劳动力机器人。
Q:强调制造业,是因为这是商业化潜力最大的赛道吗?
A:对,具身智能是非常新兴的技术,从技术突破到产业突破需要漫长周期。它一定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进入千家万户之前,会先在千行百业渗透、覆盖。制造业在国家战略、社会民生和人类生活中都扮演重要角色,客户有强烈的诉求。
目前的消费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对传统自动化产线的柔性程度造成巨大挑战。具身智能天然的泛化操作和柔性优势,可以很好地弥补柔性程度智能化偏低的现状。
Q:近日具身智能订单密集曝光,您看订单是怎样的视角?
A:订单是很正常的事情,具身智能已发展两三年,头部公司从研发原型机到商业化,或多或少经历了从研发到量产的过程。但现在整个商业化和发展还是早期阶段,早期订单很正常。到今年(2025年)底,客户也需要头部公司交出面向应用的答卷,包括我们。聆动通用成立半年多,也收获了一些可观的订单。
Q:您更关注订单的哪些细节?
A:具身智能处在早期探索落地阶段,订单分几类:一是尝鲜客户做探索,尤其是大厂;二是各地政府建的训练场,提前构建具身智能数据,因为没有数据就没有智能化,这是今年订单的主要构成部分。
我们看重两点:是否解决社会真实问题以及订单能否可持续。希望能在解决真实社会刚需的同时实现收入持续增长。
Q:目前具身智能的大订单是在亿元量级,下半年会上升到10亿元级吗?
A:我们认为到年底会有很好的应用跑出来。到2026年,可能是具身智能在行业应用的元年,甚至是飞速发展的阶段,一些头部公司会实现。我们的规划是在2026年实现收入翻番。
Q:目前收获的订单符合公司预期吗?
A:因为行业特别火爆,我们年初定的KPI相对保守,目前半年基本达到了全年目标。
北京商报记者 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