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启明创投发布AI十大展望:首批可担绩效“AI员工”将上岗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青青 南方都市报 时间:2025-07-28 14:07:56

7月28日,由启明创投主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启明创投·创业与投资论坛——创业投资开启AI技术与应用共振周期”在上海举办。会上,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发布了2025启明创投AI十大展望,涉及基础模型、多模态模型、AI Agent、AI基础设施、AI应用、具身智能等多领域,主要展望期为未来12-24个月。其中预测,首批真正可承担企业OKR绩效的“AI员工”将在未来12-24个月“上岗”。



在基础模型方面,启明创投预测,未来12-24个月,200万Token(AI模型处理文本的最小单位)的上下文窗口将成为顶级AI模型的标配。围绕更大上下文窗口展开的更精细、更智能的上下文工程,会成为推动AI模型及应用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在多模态模型方面,通用视频模型有望在12-24个月内出现,该模型可处理视频模态下的生成、推理与任务理解,促进视频内容生成与交互的革新。

关于AI Agent启明创投做出了两项预测,其一是未来12-24个月,Agent形态将从“工具辅助”走向“任务承接”,首批真正意义上的“AI员工”将进入企业,广泛参与客户服务、销售、运营、研发等核心流程,不再仅作为助手存在,而是具备协同作业、主动反馈、承担OKR绩效等能力,推动从成本工具向价值创造转变。其二,多模态Agent将不断走向实用化,能够融合视觉、语音、传感器等多源输入,进行复杂推理、工具调用与任务执行,在医疗、金融、法律等行业率先实现突破。

在AI基础设施方面,周志峰表示,首先是AI芯片领域,将有更多“国设”(我国设计)且“国造”(我国全链条制造)的GPU开启批量交付;与此同时,在3D DRAM堆叠、通算融合发力创新的新一代AI云端芯片,也将在市场中崭露头角。在算力需求上,预计未来12-24个月,Token消耗量将提高1至2个数量级,集群推理优化、终端推理优化、软硬协同推理优化等将成为降低Token成本的核心技术。

本次创业与投资论坛活动主题为“创业投资开启AI技术与应用共振周期”,在AI应用方面,启明创投给出了三大展望。启明创投认为,AI交互范式转移将在未来两年内加速到来,伴随用户对手机屏幕依赖的减弱与语音等自然交互方式的重要性上升,将推动AI原生超级应用的诞生。也将带来基于AI交互范式新形态硬件的机会。

同时,垂直场景中的AI应用潜力巨大,越来越多初创公司将凭借行业认知深耕细分领域、快速实现产品与市场匹配,并以此与“大厂”形成差异化竞争。而在商业模式方面,AI BPO(业务外包)模式将在未来12-24个月实现商业化突破,从“交付工具”走向“交付结果”,并通过“按结果付费”的方式,在金融、客服、营销、电商等流程标准化行业快速扩张。

“AI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应用前景也非常火热,今年以来我经常被问到机器人除了做展示表演,能在哪些领域率先实现真正实用的应用。”周志峰表示,启明创投对此的预测是,具身智能机器人将率先在拣选、搬运、组装等场景实现规模化部署,积累大量机器人第一视角数据与带触觉的操作数据,构建“模型-本体-场景数据”的闭环飞轮。这一飞轮将驱动模型能力迭代,最终推动通用机器人迈向大规模落地。

据了解,这是启明创投连续第三年主办该论坛,也是连续第三年发布AI十大展望。作为中国在AI领域最早投资且布局最丰富的投资机构之一,目前启明创投已累计投资100余个AI项目,投资企业覆盖AI产业全链条,在AI+平台、AI+自动驾驶、AI+企业服务、AI+垂直行业、AI+基础软件、AI+医疗、AI+C端应用等领域均有投资布局。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徐劲聪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