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方便面江湖“巨变”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磊 蓝鲨消费 时间:2025-07-26 13:58:29
难以改变的“不健康”的标签

蓝鲨消费

近日,12306回应高铁不要食用方便面提醒的话题冲上热搜第一。

根据12306官网,旅客在乘车期间的用餐注意事项中指出:旅客列车车厢属于封闭空间。为创造良好旅途环境,确保空气清新,旅客在乘车期间,请不要食用榴莲、方便面等有浓重气味的食品。

在社交媒体上,有些网友认为不允许吃泡面有些小题大做,也有一些网友建议公共场所尽量别吃味道太重的食物,泡面还有烫到人的危险,各种观点吵得不可开交。

但事实上,方便面早已不是人们旅行途中的必备物品,而这也让各大方便面巨头们头疼不已。近年来,尽管各大方便面巨头不约而同采取各种创新手段,但并不能改变该品类销量下滑的趋势,而方便面市场格局却不知不觉改变。

一位线下快消零售从业者表示,从这几年方便面的市场动向来看,明显白象的势头要高出一截,统一和康师傅这两大巨头逐渐将白象视作竞争对手,而今麦郎的差距被逐渐拉大。

但白象的冲击力仍未止步。有白象内部人士透露,2024年白象方便面业绩冲高至130亿左右。而根据统一发布的2024年年报,其方便面业务营收为98.49亿元,同比增长2.6%。这意味着,方便面正在由康统争霸进入康白对决时代。

值得关注的是,老大康师傅虽依然断崖式领先,但增速却在明显下滑。康师傅2024年财报显示,其方便面业务的销售额为284.14亿元,同比下降1.3%,较2023年少卖了3亿多元。

营收下滑的同时,康师傅的经销商也逐渐脱离了其阵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该公司经销商为67215家,而2023年底为76875家,减少了9660家。这是康师傅近五年来经销商数量首次出现如此大的下降幅度。

康师傅并未在2024年财报中说明经销商数量下滑的原因。但据一位线下快消零售行业人士表示,除了康师傅自己的渠道策略调整外,也与经销商因为利润空间被压缩而选择退出。他进一步解释,年销售额一两百万的小经销商无法维持正常的商贸公司运营,只能选择放弃。

相比之下,白象的线下网点仍在开拓。从河北内蒙古等北方市场,到广东、贵州等南方市场,白象方便面已经出现在许多线下超市、便利店,这对康师傅的线下渠道布局造成巨大的压力。

据一位广东便利店主说,店里在去年进货了白象方便面。但康师傅方便面的业务员在每次上货时,都要亲自抢占位置,想要把白象挤到一边去。

朴实的商战,正在方便面巨头康师傅与国货之光白象之间上演。

衰退的方便面

在存量竞争的压力下,各大方便面巨头实施了不同的策略,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也不免出现各种问题。归根结底,可能在于方便面的品类红利已然消失。

在一些70后、80后的记忆中,方便面可能是童年过生日时才能吃到的一顿美食。在方便面刚刚兴起的年代,方便面在大部分农村地区一度与营养、奢侈挂钩,康师傅红烧牛肉面一度占据了方便面90%的市场,几乎成为了中国方便面的代名词。

十多年前,我国方便面市场成熟而巨大。2013年数据显示,当年国内方便面年销量高达462.2亿包,按照人口计算,差不多每人每年消费34包,国人平均每十天就要吃一次方便面。但自此之后,方便面销量却开始连续下滑。

这源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于更健康食品的追求。在此背景下,方便面制作加工工艺的弊端逐渐被放大有人认为,方便面保质期长是因为添加了大量防腐剂;有人指责,方便面油炸工艺会致癌;甚至还有人担心,方便面面桶本身就有毒长此以往,方便面被贴上了垃圾食品的标签。

与此同时,方便面消费的场景也在不断消失高铁的飞速发展减少了火车的泡面场景,崛起的外卖平台、日渐成熟的预制菜也在分走方便面的一杯羹。或许只有在特殊的疫情时期,方便面作为一种硬通货,成为人们囤货必备,但随着宅经济红利的逐步消散,方便面整体销量又开始下滑。

值得关注的是,相关企业还很难通过品牌创新为方便面续命,这是因为方便面行业生产技术门槛较低,一旦出现热销产品,其他品牌便能迅速跟进。

几年前,统一借汪涵之口,在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广告词中喊出了有人抄袭我的脸,还有人抄袭我的面。这句话内涵康师傅的山寨版老坛酸菜面。

但事实上,几大方便面巨头的抄袭借鉴实属寻常。比如,白象早在2003年开发出国内第一款骨汤方便面1元大骨面,到了2008年,统一推出了汤面产品汤达人,康师傅也推出了类似的汤大师。近两年,今麦郎推出爆款板面,白象和统一很快推出类似产品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