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AI应用时代,与巨头共舞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吴俊 蓝鲨财经社 时间:2025-07-26 13:58:18
勇气,担当,价值

蓝鲨财经社

7月23日,得到联合创始人快刀青衣在其个人公众号发文《荣幸!小小的Get笔记居然被腾讯举报》,刷屏了。

据快刀青衣描述,7月23日上午,三十多位联合执法人员浩浩荡荡突然到访Get笔记办公地,称接到腾讯的举报,理由是涉嫌不正当竞争,需要进行深入调查。事件爆发的原因是Get笔记提供了一项功能允许用户将视频号直播和短视频内容转化为图文笔记。

得到是腾讯投资的企业,其开发的这款知识管理AI产品,也是基于小程序做的,还大量采购了腾讯云的算力。这款日活只有5万的AI小应用,居然在4月份收到腾讯的律师函,并且在他通过中间人跟微信官方努力沟通协调的情况下,最终在7月迎来了庞大的执法队。他惊呼,Get笔记会否成为中国第一个被巨头举报下架的AI应用产品?

据《2025年二季度AI应用价值榜》(截至6月30日),Get笔记依然存在于月活用户规模环比增长TOP20榜里,但其受律师函、警告等影响,增速已下滑了4.2%。经过7月的这次联合执法,Get笔记能否继续维持在榜单上?难!

有人可能又要骂这些互联网、科技巨头垄断AI应用市场了,甚至想骂出15年前的那句狗日的XX。但站在蓝鲨财经社的视角看,AI应用属于兵家必争之地,指望巨头不做那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医疗、企业服务等AI提效生产力特别明显的领域。

比如AI六小虎之一的百川智能宣布不卷通用大模型,专注做2B的医疗AI应用,联合儿童医院等发布儿科大模型的同时,字节有小荷AI医生,腾讯有健康管理助手,支付宝有AI健康管家(超7000万用户),蚂蚁集团6月26日推出了健康管家AQ,7月23日阿里旗下的AI旗舰应用夸克将主任级AI医生能力集成到AI搜索里。

7月22日,零一万物发布了万智企业大模型平台2.0,并推出超级员工智能体万仔。7月23日,阿里旗下的瓴羊公司发布了阿里集团首批企业级 Agent 产品客服、销售与企业服务Agent。而员工智能体几乎所有的大厂都在做。更不要说文库、高考志愿填报等垂直AI应用了。

7月中旬,蓝鲨财经社跟智谱AI的投资人D交流。作为AI六小虎之一的投资部门工作人员,他们以财务投资为主,而非配合智谱AI做战略布局和协同。他提到,2024年中国还有一些AI创业和投资机会,但进入2025年,他不敢轻易出手投资做AI应用的创业公司。原因无他,创业公司的AI应用有哪些创新?如果巨头杀进来,挟资源、资本等优势会否瞬间将其杀死?

那么AI应用未来是不是巨头公司的天下了?W认为,如此断言尚早。因为AI应用的发展不是线性的,不是谁做得早,投入的金钱和资源多,谁就一定能做出爆款来。技术主导的创新,充满了意外和顿悟,就如同DeepSeek今年年初横空出世一样,谁能想到呢?

D认为,创业公司做AI应用,一定要做一些巨头公司做不了(或不愿意做、不屑于做)的功能。他举例,PPT智能体,能否穷尽所有的PPT模版,能否将文字、视频、图片等做无缝的融合、切换?比如上文提到的恋爱聊天智能体Lovekey,比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陌陌(约炮神器,当时小米米聊、微信等肯定不会做)。

此外,中国现阶段的AI应用更偏向2B,用AI提高生产力,企业也愿意为AI应用降本增效结果付费,2C的AI应用在中国规模商业化尚早(都在抢用户阶段)。7月中旬,被誉为中国AI Agent希望之星、估值高达5亿美元的 Manus公司(主打2C的AI应用),将总部由中国迁至新加坡,原120人规模团队除40余名核心成员搬到新加坡外,其他人全部裁撤,引发争议。但在蓝鲨财经社看来,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与巨头共舞的策略专注将某些2C的AI应用做好,卖给海外愿意付费的用户,闷声赚钱,而不是在国内被巨头和同行卷死。

2017年,刚崛起的移动电商巨头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曾发表过一个演讲《与巨人共舞》,现在回头看依然具有参考意义。他说,所有巨头吃过的苦,踩过的坑,后来的公司一个也逃不掉,后来者要有一些勇气和担当,即便有再多的委屈和冤枉。面对巨头,不要老想着颠覆它们(或被它们消灭),而是要通过创新创造价值,包括给巨头创造价值。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字节(2012年)、美团(2010年)、拼多多(2015年)、小米(2010年)、快手等,都是在腾讯、百度、阿里等第一代互联网巨头的眼皮底下崛起并最后成为巨头的。如果某个AI应用像它们一样在AI时代崛起了,如何跟巨头周旋,可以去看看它们的发展历史和跟巨头共舞的历史,非常有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