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京东、美团、阿里齐压注,具身智能成大厂新战场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唐云泽 时间:2025-07-22 18:33:50

一、巨头抢滩具身智能,市场暗流涌动

最近互联网大厂的动作让我这个老股民都看花了眼。京东一口气领投三家具身智能企业,阿里、美团、腾讯也不甘示弱,纷纷加码这个被称为"下一代智能技术"的领域。看着这些动辄数十亿的融资消息,我不禁想起十年前移动互联网兴起时的场景。

京东的动作尤其引人注目。他们不仅投资了众擎机器人、千寻智能和逐际动力三家各有所长的企业,还成立了内部具身智能业务部门。更绝的是,他们计划在7月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JoyInside"品牌,与十余家机器人企业合作。这种"生态联盟"的打法,让我想起了苹果的App Store模式。

美团则选择了另一条路。他们投资了宇树科技、银河通用等具身智能项目,还布局了物流自动化、商用清洁等领域。作为一家高度依赖人力的公司,美团对"机器换人"技术的渴望可见一斑。他们与银河通用合作打造的人形机器人智慧药房,就是最好的证明。

阿里、腾讯、蚂蚁这些老牌互联网巨头也没闲着。阿里领投了宇树科技C轮融资,腾讯布局了智元机器人等项目,蚂蚁更是直接成立了自研公司"蚂蚁灵波科技"。百度则通过智能云提供算力支持,与多家机器人企业展开合作。

二、预期差才是真金白银

看着这些大厂疯狂砸钱,很多散户朋友可能会想:是不是该跟进了?但我要说的是,股市炒的是预期差而不是现实差。现实再烂,只要预期反转,市场就会给予正反馈。这就是著名的"困境反转"理论。

所谓预期差,就是"我知道你不知道,我会你不会,我敢你不敢"。本质上,这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而要解决信息不对称,关键是要透过现象看到交易的真相。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数据才能真正还原市场真相。

记得2025年二季度半导体国产替代概念火爆时,有一只股票的表现特别有意思。它在涨停之前表现平平,市场普遍认为它是沾了信创的光。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国产替代概念有近百家公司,为何涨停的就那么几个?显然机构是有备而来。这只股票提供汽车职业教育服务,这个独特的看点被大多数人忽略了。这就是典型的预期差。

三、数据揭示机构动向

我们看不到机构行为,不代表真的无法看到。通过大数据统计工具,我们可以把所有的交易行为数据保存下来,经过长期积累和模型计算,就能发现不同的交易行为特征。

上面这张图展示的就是机构资金的活跃程度。橙色柱体反映的是机构资金交易的意愿。如果这个数据越活跃,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时间也越长。从图中可以看出,机构资金已经参与这只股票有一段时间了。

试想一下,如果一只股票没有吸引力,会有机构资金持续参与交易吗?机构参与的积极性直接反映了他们对这只股票的看好程度。

再看另一只最近表现不错的股票:

虽然连续上涨之前股价四连阴,但机构库存数据始终活跃。这就是机构的高明之处——在市场还没反应过来时就已经布局。

当然也有反例。下面这只股票号称2025年一季度业绩很好,结果别人股价都还可以,就它跌得稀烂:

虽然有利好加持,但机构资金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不积极参与交易了。结果就是股价上涨时间很有限。这再次证明,机构不积极参与的股票,很难有持续表现。

四、具身智能的未来与挑战

回到具身智能这个话题。目前这个领域还处于商业化早期,能否真正进入消费级市场仍面临挑战。但从大厂和资本的投入来看,行业正在加速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大厂布局具身智能的核心逻辑是"抢占未来技术高地",防止被新兴技术颠覆——就像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对传统互联网的影响一样。

从投资到自研,大厂正在构建各自的智能生态。谁能最终胜出,或许取决于谁能更早实现规模化落地。但对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更重要的是理解其中的预期差,通过数据看清机构的真实动向。

声明:

以上信息均来自网络公开资料整理,如有数据或信息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具体操作建议,也从未建立任何收费群或提供荐股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