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线上投流的价格与渠道越来越不友好,线下广告的“性价比”开始出现。
文|邓咏仪
编辑|苏建勋
想观察国内的AI市场,可以多留意一线城市的机场广告。
6月,陈培照常出差,在北京首都机场,他发现阿里云的广告铺天盖地,不管是出发还是抵达层,写着“AI就用阿里云”的广告牌遍布航站楼。
陈培所在的企业和阿里云类似,都有服务器业务,他也投放过机场广告。站在他的角度,这里的信号不能再明显:“任何一个To B厂商看到,都会清楚阿里云要开始打仗了,心里嘀咕一下要不要增加投放”。
多位行业人士对我们透露,阿里云这轮投放达“过亿”级别,“可以说是AI大模型这轮最大手笔的投放动作之一。”
△《智能涌现》7月拍摄
就在阿里云强势“占领”机场后不久,陈培发现,百度云拿下了北京首都T3到达层最昂贵的位置之一。
“以前百度云从来没有买过这个位置。”一位行业人士对我们回忆道,这块广告牌价格每年至少千万元起。而在大模型热潮之前,这里的上一个买家,是奢侈品牌迪奥。
△首都机场T3到达大厅 百度云广告 网络
如今,无论是云厂商、AI公司、运营商、新能源车厂商,都在齐齐转向AI,希望登上一线城市的广告牌。
7月,我们在首都机场T3逛了一圈,值机大厅挤满了中国移动、联通、阿里云、百度云、京东云、联想、第四范式、九章云极的AI广告。厂商们不是卖一体机就是卖大模型、智能体,还有智驾等等AI解决方案。
△近期北京、深圳机场AI广告 《智能涌现》7月拍摄及综合网络图片整理
AI大模型浪潮,正在帮机场撬动更多广告客户。
杭州萧山机场是这两年AI广告最集中的机场之一。据《都市快报》统计,过去两年,以AI大模型、云计算为代表的IT互联网广告,已经占广告营收的20%,仅次于食品饮料行业。
△近5年的全国机场投放花费中,软件类目正在快速增加 中天盈信(CODC)数据库
最好的那几块广告位,要靠抢
在机场投AI广告,自然是看重这里最集中的商务人群,这是任何户外广告无法比拟的形态。
北京首都、上海浦东、成都双流等在内的全国十大机场,承担了全国80%航空乘客的客流,其中商务人士高达七成,也囊括了为大模型、AI产品买单的企业、政府决策者。
今年年初的DeepSeek爆火,就引发了一体机热潮——有厂商就直接投放深圳机场的大幅广告卖DeepSeek一体机,还带上了二维码,“扫码立减2000元”,专门针对企业主销售。
△深圳宝安机场的DeepSeek一体机广告 网络
但在机场里,投中自己想要的广告位,并不容易。
含金量最高的广告位,是所有人都必须经过和看见的位置。比如安检入口附近的广告牌、安检口、到达大厅的出口、廊桥、行李转盘上方的广告等等。
一个甲方之间的共识是,和出发大厅相比,到达区域是更好的点位——出发时旅客往往步履匆匆,到达时人的心情会更松快。
这样的核心点位,基本都以年为单位和大企业常年合作。蒙牛、华为、阿里、腾讯等等大公司,基本都会在机场占据固定的广告位,如果有特定时段,才会增加一些短期季节性投放,来营造更大声量。
“好点位说定就被定了,很难找到能代替这个点位的客流量或者品牌意义。”多位品牌方都对《智能涌现》表示,想开始投机场,就要做好长期投、稳定投的准备。
△智谱2024年的机场、地铁广告 图源:网络
除了机场,智谱也曾经在北京中关村商圈附近铺了一圈广告——这也是Kimi、百川智能等其他六小龙的办公所在地。两家公司的员工走进地铁就能看到智谱清言的大幅广告,这也被不少网友调侃为“贴脸开打”。
但这场投放仅持续了短短数月。一位行业人士观察到,那段时间也正好是智谱密集融资的节点——厂商们常会在这样的窗口期,短期借助机场广告,震慑对手,迅速建立市场影响力。
厂商们也会在不同的城市机场投放、“整活”,争夺人才和更多客户。
钉钉就在北京首都机场投放过广告,标题也蹭了AI的热点,写着“AI时代……欢迎创业来杭州”。
△钉钉在首都机场投放的广告 即刻@帅肥牛
字节旗下的火山引擎,也在阿里的大本营杭州,和阿里云的广告并肩而立。
△火山引擎和阿里云在萧山机场投放的广告 网络
大厂更审慎,小厂另辟蹊径
尽管机场广告热热闹闹,大模型、云计算厂商们的投放动作更多是一种市场表态,给业务带来的实际增量有限。
“新的大模型和AI应用机会真起来了吗?”2024年,一位机场广告代理人士邱邱转了一圈科技展会,拜访了多家AI应用厂商后,心里打了一个大问号。
从2022年开始,她所在的公司很早就把AI作为重要战略机会来看待。每周开组会时,无论是新销售还是老销售,每个人都努力地将手上的项目往AI的方向相结合,撬动新需求。
看起来热热闹闹,但更多的大模型广告,是依托广告主原有业务预算的再分配——比如云计算、手机、新能源厂商等等。
“甚至有一些在我们看来是‘航母级’的厂商,给新AI业务的机场广告预算,还没见到苗头。”邱邱对《智能涌现》表示。
DeepSeek爆火之后,大模型领域再进入了一轮烧钱投入的新周期。今年5月,阿里巴巴就宣布未来三年要投3800亿元在AI和云上。
但这些钱大多流向于硬件基础设施和人才投入,留给广告的预算不多。AI公司普遍还是处于紧巴巴的状态下打这场营销仗——好不容易批下来预算,得先用于线上拉新,留给户外广告的预算只能是维持在稳定水平。
进入2025年,邱邱开始挖掘AI应用厂商的需求。盘了一圈,发现就算是已经赚到钱的头部AI应用厂商,也对机场广告尚有疑虑。
她和客户沟通后发现,尽管部分AI应用厂商赚到了钱,但体量并不足以支撑长期的广告投入,机场广告还是相当奢侈的——她预计,还要等个两年,等AI应用们证明自己的商业价值,才会在机场渠道有一轮投放。
不过,很多中小AI厂商对线下广告的看法正在发生变化。一位广告代理人士称,如今不少中小型AI公司把目光投向线下,尝试在其他交通枢纽上刊。
今年初大火的Manus,最近就开始在海外的港口码头、地铁投放线下广告,以招聘人才、宣传产品。
△7月,Manus开始在新加坡投放线下广告 图源:网络
如今AI应用出海已成潮流,对陌生的国家和文化而言,线下广告足够直观,仍有不可替代的品牌意义。
在线上,大多数的流量渠道已经被字节、腾讯巨头们把持,AI厂商获取线上流量的成本逐年增加;而机场原来的广告金主,奢侈品、传统燃油车,正在缩减大量广告预算。
“连线下户外广告也显得没那么贵了。”上述人士开玩笑称,这些中小玩家会争夺进线下广告的“头几名”,希望赶上一波新品牌红利。
广告是所有行业的景气度晴雨表。AI、大模型让几乎所有行业重燃信心,加大广告投入,如今可能只是短期内的一个切面。如何证明它真的像广告标语写的那样——足够有真正的商业价值,这是所有公司都要面对的长期命题。
(陈培、邱邱为化名)
封面来源|综合作者拍摄及公开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