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生菜涨价300%!极端天气冲击全球菜单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任飞扬 国际金融报 时间:2025-07-22 16:31:40

澳大利亚生菜价格飙升300%,欧洲橄榄油价格上涨50%,美国蔬菜价格上涨80%……过去两年极端天气对食品价格产生了巨大影响。



当地时间7月21日,《环境研究快报》(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刊登的最新文章研究了2022年至2024年全球16起极端天气事件,指出这些气候变化相关事件推高了全球食品价格。

报告还警告,“前所未有的状况将在全球越发常见,极端状况的新纪录将继续被打破,这超出了目前农业生产和经济体系所能适应的范围。”

食品价格上涨

2022年以来,加利福尼亚州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干旱的三年,导致近100万英亩农田未能耕种,当年仅蔬菜作物的初始收入损失就达到了近20亿美元。与此同时,作为美国冬季生菜主要供应地的亚利桑那州,由于科罗拉多河流域干旱造成的水资源短缺,当地从该河获取的水量也有所减少。这两个美国主要农业州面临的困境,再加上飓风伊恩对佛罗里达州的袭击,共同推动了该国蔬菜价格较前一年大幅上涨,涨幅超过80%。

亚洲地区也未能幸免,去年遭遇了范围广泛的高温天气,气温一度高达115华氏度(约46摄氏度)。高温干燥的天气显著推高了韩国的蔬菜价格,其中,常用于腌制韩式泡菜的大白菜价格较去年上涨了近70%。为了稳定供应,韩国政府甚至动用了国家储备。

2022年初,澳大利亚东部则经历了另一场极端气候事件——创纪录的洪水。这场洪水很快被认定为澳大利亚历史上代价最高的洪水,也是其第五大代价惨重的灾难。洪水引发的生菜短缺直接传导至消费端,消费者不得不面对每颗西式生菜价格飙升至约12澳元(约合7.81美元)的情况。根据《卫报》报道,此前每颗生菜的价格约为2.80澳元,这意味着生菜价格在短时间内上涨了超过300%。供应链的压力迫使一些快餐连锁店采取替代方案,例如肯德基开始在汉堡中使用卷心菜代替生菜。

研究指出,这些极端天气事件——高温、干旱和洪水的发生强度和频率都在不断增加。此外,2023至2024年期间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也可能对近期观测到的极端天气状况产生了叠加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农产品都对气候风险有相同的敏感度。像咖啡和牛肉类产品,因为它们需要特定的生产条件,如热带气候或大片可供放牧的土地,限制了它们的种植和养殖范围。反映在期货市场上,自2020年以来,咖啡和牛肉的期货价格持续攀升;而像玉米这样更容易种植、适应性更强的作物,其期货价格则未呈现同样的上涨趋势。

彭博情报公司(Bloomberg Intelligence)高级气候分析师安德鲁·史蒂文森(Andrew Stevenson)指出了另一个影响生产者决策的因素:新的美国关税可能会进一步挤压国外农民的利润空间。他解释道:“这使得生产商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因为牛肉的价格在国内销售时过高,但又不足以承受50%的出口关税。”

鉴于极端天气预计将持续发生,研究建议各国应考虑出台相关政策,以帮助消费者应对不断上涨的食品价格。同时研究强调,从长期来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遏制全球变暖将是降低食品价格通胀风险的根本所在。

政治影响深远

上述研究进一步指出,在现代民主国家中,高通货膨胀率已被证实会直接改变选举结果。研究人员通过对2022年至2024年间18个国家的案例调查发现,价格飙升现象与高温、干旱和强降水等极端气候事件存在显著关联。主食价格的过度上涨不仅对经济构成压力,更对公众健康产生潜在影响,因为低收入家庭往往被迫减少对昂贵水果和蔬菜的消费。

食品价格的大幅波动对宏观经济管理构成严峻挑战,其上涨使得各国控制整体通胀率的难度加大,进而令降低利率等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受限。一个近期的例证是,今年英国春季经历的炎热干燥天气,成为推高通胀的因素之一。该国最新公布的通胀数据超出预期,部分归因于此,并削弱了市场对今年夏季进一步降息的预期。

报告作者科茨(Coates)强调,生活成本问题在去年美国的选举中扮演了一定角色。他进一步警告:“这些影响在未来会更趋严重。除非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否则极端天气只会恶化,并且它已经通过损害农作物这一传导机制,导致全球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值得注意的是,食品价格上涨已成为公众日常生活中感知到气候影响的第二大因素,其显著性仅次于极端高温本身。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林登·B·约翰逊公共事务学院科研教授拉杰·帕特尔(Raj Patel)对此现象评论道:“食品价格的上涨总是带有政治色彩的。”这一观点凸显了食品通胀问题在社会和政治层面的深远影响。

据彭博社报道,此项研究选择在7月27日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评估会议之前发表,具有明确的政策指向性。届时,各国领导人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全球粮食系统所面临的多重威胁,而气候变化引发的食品价格通胀及其政治经济连锁反应,无疑将是核心议题之一。

记者 李曦子 实习生 徐嘉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