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新技术为心脏移植供体短缺解困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陆辰风 环球网资讯 时间:2025-07-22 16:28:11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梦然 实习生周思彤)新一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两篇论文显示,美国外科团队研发的低成本心脏复苏与保存技术取得重要突破。他们通过体外复苏儿童心脏、体内冷却保存成人心脏的创新方式,规避了传统方法的伦理争议与成本瓶颈,为器官移植供体短缺问题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当前,心脏移植的供体主要依赖于脑死亡但心跳尚存的捐献者,但其数量远远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对于心脏停跳5分钟后被宣告死亡的捐献者,现有复苏手段存在显著局限,如体外机器复苏设备成本高昂,且无法适配体重不足40公斤的婴幼儿;体内复苏则因伦理争议难以推广,医生担忧其可能改变死亡原因记录,或理论上存在恢复脑部血流的风险。

针对婴幼儿心脏移植技术难题,美国杜克大学团队研发的体外心脏复苏系统实现了技术突破。该系统通过导管向主动脉泵入含氧血液,经左心室出口收集氧合后循环回输,使离体心脏恢复自主跳动。团队先以仔猪验证可行性,之后,在今年完成了首例人体移植。他们把1个月大死亡婴儿的心脏,经体外重启后,成功移植给3个月大的婴儿受者,术后3个月受者心脏功能正常且无排异反应。

范德堡大学团队研发的另一项技术聚焦心脏保存技术,通过夹闭主动脉向心脏注入含红细胞、保护液等的冷却含氧液体,使心脏处于“放松休眠”状态后移植。首批3例成人受者在术后6个月心脏功能稳定无排异反应,后续20例手术均获积极结果,且该技术同样适用于儿童群体。

纽约大学医学专家评价,这两项技术突破传统移植器官获取过程中的伦理与技术限制,为扩大移植供体来源提供了关键性支撑,是器官移植领域的重要突破。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