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安徽合肥“科大硅谷”的合肥超奈科技有限公司,看到公司“85后”首席运营官富鑫磊和团队正马不停蹄推动基于飞秒光片系统的双光子面投影技术迈向产业化。当传统微纳制造技术仍依赖逐点激光扫描时,这项技术已推动双光子聚合加工实现“从点到面”的突破——在保持高分辨率的同时,效率提升数十倍,制造成本降幅超九成。目前,这项技术创新已在生物医学传感器、汽车激光雷达等多领域展现出广阔前景。
富鑫磊和团队在香港深耕技术多年,2024年8月,带着“将实验室中精密纳米结构技术转化为实用产业方案”的愿景,选择落地合肥“科大硅谷”。
像富鑫磊这样从外地来合肥追逐成果转化与创业梦想的科创人才,被当地人亲切称为“科漂”,而“科大硅谷”正是他们的核心载体。与“北漂”“沪漂”以地域标注人生坐标不同,“科漂”把对科创梦想的坚定追求写在了名字里。细看“科漂”画像,有高校科研人员、归国英才,也有连续创业者。但如富鑫磊所言,他们归根结底都是“追梦者”,为同一个科创愿景汇聚于此。
这是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科大硅谷”。(受访单位供图)
2022年6月13日,安徽省政府正式印发《“科大硅谷”建设实施方案》。自此,一个由政府推动、产业主导的创新创业平台——“科大硅谷”在合肥应运而生。3年多来,“科大硅谷”新入驻科技型企业超2500家,据统计,合肥市约50%的生物制造企业和空天信息企业、约45%的人工智能企业汇聚于此。
对科创企业而言,第一笔融资往往是绕不开的难关。“科创项目研发初期成本高、投入周期长,自2022年萌生创业想法以来,团队见了上百名投资商,但大部分处于观望状态。”富鑫磊向记者坦言,而合肥市政府、“科大硅谷”甘作耐心资本,协同发力投早、投小——2024年10月,成立仅2个月的超奈科技便顺利完成了天使轮融资。
富鑫磊的经历,正是“科大硅谷”加速构建金融生态的生动注脚。近年来,“科大硅谷”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加速培育“基金丛林”:参股设立超20只子基金,凭借“子基金+直投”双轮驱动,已完成百余个项目的股权投资;打破传统授信模式,从“看资产”转向“看未来”,打造“贷投债保”多方联动的产品矩阵,大力推行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共同成长计划”,让更多金融“活水”灌溉“科创种苗”。
今年6月,由清华大学猛狮团队主导的智能飞行汽车项目正式落户合肥,计划在此打造智能飞行汽车总部、联合研发中心、飞行汽车整机及核心零部件生产线等。“作为科创团队,我们对人才和产业配套资源的要求较高,合肥近年来在人才储备与汽车产业链方面的突出优势,正是吸引我们落户的关键所在。”该项目产业总经理伍权权说。如今,清华猛狮团队已正式入驻由“科大硅谷”运营的“科漂驿站”,并在驿站提供的免费办公空间内展开办公。
这是由清华大学猛狮团队设计研发的第三代智能飞行汽车。(受访者供图)
在飞行汽车领域深耕近8年,手握成熟的技术,该如何找到适配的应用场景?不仅为创业者解决场地难题,“科漂驿站”更着力搭建场景对接的桥梁。伍权权告诉记者,他们办公室隔壁就是合肥市场景公司的服务团队,对方每周都会为其精准对接至少2家场景应用企业,让技术与市场形成高效衔接。目前,智能飞行汽车项目团队已与合肥2家低空文旅相关企业成功签署场景合作协议。
不仅如此,近年来,“科大硅谷”加快构建多层次、多元化服务体系:实施“企业伴侣”计划,根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建立分级服务标签,形成梯度培育矩阵,建立项目包保、企业走访和问题跟踪机制;针对科技成果从“书架”到“货架”的堵点,创建“成果转化专班+校园大使+技术经理人”团队,推动重大科技成果早发现、早发布、早转化……截至目前,“科大硅谷”已吸引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超7万名,大力支持“科漂”实现梦想。(记者何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