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基金忠言|永赢基金平台制胜,“大哥大姐”瞠乎其后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陈丽 蓝鲸新闻 时间:2025-07-21 08:52:08
没有拼爹思维,永赢基金在银行系公募中后来居上。

7月21日讯(记者 祁和忠)2025年时间过半,在各大基金公司已经展示的中考成绩单中,永赢基金格外亮眼。究其原因,主要归功于公司的平台建设,包括投研体系的打造等。

前不久,永赢基金举办年中策略会,首席权益投资官高楠做了演讲,具体介绍了公司 1+N型投研体系,也就是一套不断迭代的投资体系,加四大类权益投资产品。永赢基金投研体系的先进性表现在,处处侧重于实战,把投资的前瞻性作为产品布局的基础,让公司产品布局成为投资思路外化的过程。

永赢基金的1+N型投研体系,已经取得出色的成效。公司旗下基金不仅策略稳定,风格鲜明,而且业绩优秀。近1年来,有10只产品收益率超过30%。良好的业绩,加上清晰的投资框架,让永赢基金赢得了渠道和客户的认可,公司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合计规模已接近650亿元。

在今年年初,公司副总经理李永兴离职,加盟苏新基金,一度让市场担心这是否会对于永赢基金的投研形成负面影响。近半年来,公司用事实证明,永赢基金的平台建设卓有成效,能够有效应对人员流动。公司从外部引进的权益投资部联席总经理李文宾也已在公司挑起大梁,发挥着重要作用。

永赢基金成立于2013年11月,控股股东为宁波银行。在一众银行系基金公司中,若论股东背景,永赢基金只是一个小老弟,毕竟,宁波银行的渠道资源、客户资源都远不及大行。然而,正是因为没有拼爹和啃老的思维,永赢基金才能勇闯新路,公司董事会坚持市场化、年轻化、专业化的用人方向,从而提升了公司竞争力。

公司董事长马宇晖、总经理芦特尔都是80后,他们不仅年富力强,而且都有丰富的金融证券市场一线工作经验,经历过市场血与火的考验。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担任永赢基金高管后,他们保持开放心态,热爱学习,不耻下问,能与中层和基层员工打成一片。

近几年来,永赢基金致力于打造平台型公司,公司有周度和月度的产品会,产品部门、投研部门、销售部门、品牌营销部门等都会参加,公司高管也会参会,对于每只产品的设计与布局进行细致的规划、讨论,从源头开始,就已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

永赢基金的投决会每月开会,除了投委会委员外,投研部门、风控部门的核心人员也都会参加。每只基金的投资策略一经确定,基金经理也不能擅自改变,有效防范风格漂移。风控部门会对每只基金的运作进行密切跟踪,做业绩归因分析。

得益于平台型公司建设所形成的强大竞争力,目前,永赢基金近650亿元的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合计规模,已经远超银行系基金的一些大哥大姐们,而且是中银基金的两倍以上,也是农银汇理的近两倍。

中银基金成立于2004年7月,成立时间比永赢基金早了9年。而农银汇理基金成立于2008年3月,成立时间比永赢基金早了5年多。

不仅成立时间领先,而且,无论中银基金,还是农银汇理基金,其控股股东中行、农行都拥有遍布全国的银行营业网点销售渠道,有雄厚的客户资源,令其他基金公司艳羡不已。

然而,犹如条件优渥的富二代并不见得都有出息类似,有些银行系基金近几年来的发展不如人意。例如,中银基金的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合计规模仅约270亿元,农银汇理基金的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合计规模约355亿元,都比永赢基金差了一大截。

在银行系基金中,一些大行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被永赢基金大幅反超,具有珍贵的研究和镜鉴价值。

据了解,其主要原因在于有些基金公司的部分高管和部门负责人对于公募基金业务不是很熟悉。此前,他们长期在总行工作,在空降到基金公司后,多少有一种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心态,又没有能够虚心学习,工作过程中缺乏系统性思维,表现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眉毛胡子一把抓,从而影响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了宝贵金融资源的浪费。

国内首批银行系基金公司试点,肇始于2005年,当时,A股市场正处于1000点附近的关键时刻,银行系基金公司从诞生那天起,就一直寄予了社会各界的厚重期望,期望他们能为百姓理财,并振兴中国资本市场。

今年,是银行系基金公司成立20周年。银行系基金公司已经发展到16家,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亟待总结的教训,其中主要的问题是权益基金规模发展迟缓,发展质量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证监会在《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提升公募基金权益投资规模与占比,促进行业功能发挥。而永赢基金的成功实践堪为表率,其宝贵经验值得大力推广和学习。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