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复旦大学聚焦稳定币发展与产业机遇 业界专家共探Web3.0金融新生态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钟景轩 观察者网 时间:2025-07-20 22:13:42

7月18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联合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在经济学院808会议室举办 “稳定币的商业机遇:来自业界的声音” 南土国际金融政策圆桌会。此次会议是复旦大学围绕稳定币主题开展的第三场专题研讨,汇聚了金融学界、区块链产业、金融机构等领域的十余位专家,深入探讨稳定币在全球金融格局中的发展现状、商业潜力及监管挑战。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杨长江主持会议时指出,稳定币被视作开启链上金融生态新时代的关键,其发展需要理论研究、政策支持与市场实践的协同发力。本次会议聚焦业界视角,旨在从实践层面剖析稳定币的现实价值与未来路径,为构建可持续的行业生态凝聚共识。

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级教授殷剑峰在主题发言中提出,稳定币是资产代币化浪潮中的一环,其金融机理与资产证券化相通,但技术特性赋予其可编程、可组合及原子结算等新优势,可能重塑支付结算体系的底层逻辑。他强调,资产代币化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面临系统性风险、道德风险及监管缺失等挑战,需警惕重蹈次贷危机覆辙。

殷剑峰特别提到,中国庞大的工业互联网基础为资产代币化提供了独特场景,若能实现链下资产数据与链上的有效映射,制造业的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有望实现全链条数字化革新,推动Web3.0在实体经济中快速落地。

大成Web3研究中心主任、香港RWA研究院法律合规院院长王善良解读了美国近期通过的三项法案,指出其对稳定币监管、去中心化金融(DeFi)豁免及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态度,凸显了全球数字金融竞争的战略意义。他认为,稳定币的本质是连接 Web2 与 Web3 的 “桥梁”,其发展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一场 “思想革命”,将重新定义金融交易的信任逻辑与效率边界。

华士科技董事长、点亮资本合伙人张亮结合股权投资经验指出,国内市场对资产数字化的需求日益迫切,碳资产、算力资产、新能源资产等原生数字资产具备快速上链的潜力。他同时提到,国内外监管环境的差异导致资产跨境流通存在障碍,如何在合规框架下实现链上资产的全球配置,是行业面临的核心挑战。

上海特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建军则从技术角度阐述了资产上链的实践路径,强调物联网、区块链与AI技术的融合可解决链下资产真实性核验的 “最后一公里” 问题。他以 “上证链” 及老酒溯源交易平台为例,说明联盟链在资产确权、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IMIAO TECH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曾熙以企业实操案例说明稳定币的实用价值,例如在跨境大额采购、华强北小商品交易、“一带一路” 沿线资金结算等场景中,稳定币凭借高效、低成本的特性填补了传统金融服务的空白。他提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地区已形成稳定币结算的规模化市场,显示出其在规避货币管制、提升交易效率方面的独特优势。但他也提醒,稳定币行业存在泡沫,底层基础设施如以太坊生态、跨链技术、预言机等才是更值得关注的长期投资方向,而牌照化可能抬高行业门槛,挤压创业空间。

PANGA CAPITAL 合伙人方子骥聚焦美国稳定币法案背后的战略逻辑,认为其核心目标包括扩大美债需求、与人民币国际化竞争、构建全球统一的链上资本市场。从投资角度看,他指出稳定币的机会在于场景分发,如面向跨境贸易的支付工具、链上类银行业务创新等,而 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的发展需匹配稳定币持有者的需求,优先从货币市场基金、优质股票等资产切入。

智堡创始人朱尘结合自身在加密货币领域十余年的经历指出,稳定币已从早期的“超主权货币”理想转向合规化发展,逐渐成为传统金融体系的补充。对于中国而言,发展稳定币需先明确主权货币信用的根基,同时借鉴支付宝等成熟支付工具的场景经验,释放市场创新活力。他特别强调,代际差异带来的需求变化不可忽视,年轻一代对加密资产的接受度将深刻影响行业未来格局。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华东区总裁杨传东分享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实践探索。渣打银行已牵头在香港推进港币稳定币发行项目,并宣布将开展比特币和以太坊现货交易,成为全球首家涉足加密货币现货业务的系统性重要银行。他表示,传统金融机构正通过“连接器”角色,推动数字资产与传统金融体系的融合,香港的离岸优势为人民币稳定币的试验提供了可能。

复旦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周光友做了“稳定币与央行数字货币的竞争:定位、博弈与未来”的主题发言。他指出,近年来,随着区块链和数字支付技术的快速发展,稳定币和央行数字货币几乎同时登上了全球金融舞台,并呈现出日益复杂的互动格局。在演讲中,周光友从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一,稳定币与CBDC的基本定位与核心差异;第二,在国内外金融体系中的竞争表现与重点博弈领域;第三,面向未来的制度演化趋势与政策思考路径。

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志青探讨了稳定币助力绿色资产发展的路径。李志青指出,绿色资产有稳定价值和政策支持,可设计激励机制,但存在确权、定价等问题。中国具备双重基础,可探索试点路径,绿色稳定币还能助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应抓住机遇推进相关研发试点。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稳定币的发展需平衡创新与监管,既要正视其在提升交易效率、拓展金融包容性等方面的优势,也要建立适配的风险防控体系。随着全球数字金融竞争加剧,中国需在坚守金融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探索符合国情的稳定币发展路径,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