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周报78(2025年7月14日-20日)
1.印钞机开启,通胀要来了吗?
2.越南2025年GDP目标上调至8.5%
3.当前的宏观基本面是否支持人民币升值?
4.中国实际购买力已经超过美国?
5.名义GDP低于实际GDP意味着什么?
6.中国美债持有量降至7563亿美元
7.违规吃喝整治对6月消费影响显著
8.2025上半年房地产数据一览
正文
1.印钞机开启,通胀要来了吗?
近期,2025年6月的金融数据陆续发布,不少(自)媒体将其解读为“印钞机重启”,又开始了一轮 “通胀叙事”。
从数据看,6 月末广义货币余额 330.29 万亿元,同比增长 8.3%; M1余额 113.95 万亿元,同比增速达 4.6%;M0 同比增长 12%,同时央行资产负债表和储备货币规模较 5 月大幅增长,信贷与存款也同步增长,这些似乎都成了 “印钞” 的证据。
然而,现实是当前经济的挑战恰恰是通缩:CPI 连续两年在零附近徘徊,PPI 连续 33 个月下跌,房价下跌 30%-40%,信贷和债券利率走低,房、车、家电等各类消费品价格明显下降。
社会大众担心通胀,经济学家却担忧通缩。普通人怕通胀侵蚀财富、削弱购买力,可当前经济的挑战恰恰是通缩。
其实,大规模印钞不等于通胀,通胀由货币流通量和流速决定,是否引发通胀或通缩,取决于两点。
第一,超发货币的流向。当前社会融资中 60% 以上流向政府、国有企业和大型制造企业,较少流入家庭和消费领域。地方政府 50% 的新增债务用于偿还旧债,超 4 万亿元资金回流银行,真正用于实体投资的资金更少。这种非市场化的资本分配方式,更可能加剧通缩。因为流入家庭部门的资本少,无法提振消费;而政府和国企集中投资,导致上游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价格持续下跌,通缩长期化。
第二,家庭收入的水平、结构与预期。中国家庭收入仅为40%,远低于国际经合组织 60% 的平均水平。中国家庭可支配收入占比低,易陷入需求不足和通缩。
此外,家庭内部财富分配也很关键。若贫富分化扩大,即便家庭财富总量增加,也可能引发通缩或资产泡沫。富有家庭倾向投资而非消费,会带来更多产能导致价格下跌,或推高金融资产泡沫。
一个简单的结论:通胀与通缩并非单纯由货币多少决定,在市场调节不够充分的经济体中,更取决于财富分配结构及超发货币的传导与分配制度。改变财富分配结构与金融分配制度,才能避免通缩长期化。
2.越南2025年GDP目标上调至8.5%
本周,越南更改了全年8%的增速目标,将其上调至8.5%水平。越南政府表示,尽管面临地缘冲突、贸易紧张、供应链干扰与气候变化等挑战,旨在为2026年至2030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在月初时,美国与越南达成协议,将对越南进口商品的关税从原计划的46%降至20%。这一协议的落地,不仅印证了此前关于我对“重大机遇国”的预测,更折射出全球产业链格局与国际贸易规则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我也为此出了相关的解读。
推荐扫描下方二维码试听↓↓↓
3.当前的宏观基本面是否支持人民币升值?
上半年,人民币汇率走出“先跌后涨”趋势,年初,人民币汇率一度存在大幅贬值压力,自特朗普正式入主白宫以后,伴随美元指数走弱,人民币对美元震荡走升。
4月特朗普挑起关税战,令外汇市场有所恐慌,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一度贬至7.35,而后随着贸易摩擦逐渐缓和,近期人民币汇率有一定程度上涨,部分机构给出了人民币单边上涨的预期。
从当前宏观经济基本面而言,人民币...
剩余周报内容(5组2000字)
扫码看全文,保存高清图片
扫码购买会员免费看数据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