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外媒惊呼,中国在死亡之海建起了“光伏长城”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云飞 智谷趋势 时间:2025-07-20 18:18:10


作者 | 王战新

谁能想到,曾经黄沙漫天的库布其沙漠,竟成了外媒眼中的“绿色奇迹”。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卫星图显示,这片“死亡之海”已泛起蓝光——中国人用七年时间,在400公里长、5公里宽的沙海里,筑起一道“光伏长城”,34座发电站年发电200多亿度,够1000万个家庭用一年。

更绝的是,2.7万亩沙漠被驯化成绿洲,成了北京的“沙尘暴防护盾”。

老外直呼:“这哪是治沙?这是魔法!”


魔法的背后,其实是硬核科技。

北斗定位+AI推土算法,把沙丘测绘精度怼到0.1米,推平效率比人工猛增300倍;

光伏桩穿砂术用高频液压冲击,3.5米深的支架扛得住12级大风;

黄河淤泥混着有机肥,在沙地上铺出20厘米厚的“人工黑土”,植被存活率从8%飙到95%;

沙丘被推平后,离地3米的柔性支架撑起双面双玻组件,智能追日系统让光电转换效率突破23%,比传统光伏高出一大截。

再配上2GWh的液流电池储能站,绿电24小时不断供——这哪是发电站?分明是沙漠里的“能源永动机”。

每块光伏板下都藏着生态密码:

板间种苜蓿、沙柳,板下呢?一大群鸡正溜达着找食,咯咯叫着给沙漠添了生气。


这 “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养殖” 的立体模式,藏着大学问。

更绝的是治沙经济学:

16万亩沙丘被固定,年吸二氧化碳166万吨,相当于7.4万公顷森林在疯狂“吃碳”;

板间牧草亩产800公斤,5000头奶牛的“口粮”管够;

当地牧民洗光伏板、收牧草,年均多赚4.8万,12个贫困村集体“摘帽”。

内蒙古牧民巴特尔笑得合不拢嘴:“以前沙追着人跑,现在人追着绿电跑!”

这套光伏治沙模式,不仅服务中国,还在走向全世界。

沙特NEOM未来新城直接抄作业,2030年要装2000千瓦中国光伏;撒哈拉沙漠引进黄河淤泥固沙法,植被覆盖率要从3%飙到22%;中国更主导制定34项荒漠光伏国际标准,把专利技术打包输出。

预计2030年,全球35%的荒漠光伏电站用上中国方案。

在库布其的监控中心,大屏上的数字跳得比心跳还快:每发一度电,3平方米流沙被锁死,0.5公斤二氧化碳被“吃掉”,0.2元收益塞进牧民口袋。

这不是科幻大片,是中国人用推土机、光伏板和脑洞写就的“沙漠变奏曲”。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从“靠天吃饭”到“向沙要电”,库布其模式像一颗种子,正在全球荒漠里生根发芽。

当绿色能源时代的大幕拉开,中国早已手握“点沙成金”的魔法棒——这才是真正的“硬核浪漫”。


当下,贸易保护主义的阴霾笼罩全球,地缘冲突此起彼伏,通缩压力如影随形,普通人如何在这场风暴中守护钱袋子?

我们有份“智谷趋势内部研判”,每周为你解读宏观、经济、政策、楼市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动向,199元/年,全年48期,帮助大家看清趋势,直达本质的财富信号。

最近恰逢智谷趋势12周年庆为回馈各位读者朋友,现在订阅,我们还将加赠——

1、《5节宏观分析框架课(音频)》

2、1场《下半年市场展望闭门分享》

扫码入圈,看清趋势,消除迷茫。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