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李想的困惑,李斌有答案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王婷 字母榜 时间:2025-11-28 20:06:29

今年的三季度财报,理想汽车净亏损6.24亿元,这是理想在连续11个季度盈利之后出现的首次亏损。

业绩电话会上,李想进行了有史以来最沉重的一场反思,几乎否定了理想过去三年向 “职业经理人” 治理体系转型的尝试。

李想说,“过去三年我和创业团队努力学习职业经理人的管理体系,逼迫自己接受各种变化。但是,我们却变成了越来越差的自己。”

李想指出,英伟达和特斯拉仍以创业公司的方式管理,“如果全世界最强的公司都是创业公司的管理模式,理想汽车有什么理由放弃最擅长的方式?”

学习特斯拉、回归创业公司的管理方式,这将意味着公司的治理模式也会发生重大改变,起码在管理上,李想要将过去下放的部分权力收回,由李想自己掌控决策权,并且为之负责。

过去一年左右,李想对多位具有华为背景的高管进行了职务调整,这被外界普遍解读为李想在业绩承压后,重新收权、调整战略方向的组织举措。

今年四季度的营收指引,理想把最高收入定在了292亿元,这个数字不算差,但如果对比蔚来同期最高指引的340.7亿元时,感觉可能就不太一样了。

就在一年多前,局面还截然相反,理想曾是月销冲上5万辆的尖子生,而蔚来则被一些人视为需要抢救的对象。如今的蔚来和小鹏,月交付量站在4万辆以上,理想反而回落至3万多辆的区间。

李想在反思中提到了英伟达和特斯拉,这两家公司是车圈共同的“诗和远方”,不过,李想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如何提振销量,打一场胜仗,而这个问题,身边的兄弟李斌正好提供了现成的答案。

A

摆在李想面前的是这样一组数字:2025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车交付量9.32万辆,同比下滑39.0%,而蔚来和小鹏的交付量分别同比增长40.8%和149.3%。

曾经凭借增程式路线稳坐新势力头把交椅的理想,如今却成了头部阵营中唯一销量下滑的玩家。

更为关键的是,今年三季度财报,理想汽车在连续11个季度盈利之后,首次亏损6.24亿元。

对此理想的解释是,10月底对部分2024款MEGA的主动召回,及相关成本的计提,对当期毛利率和利润产生直接拖累。若剔除该一次性影响,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0.4%,保持在健康水平。

尽管三季度的亏损,理想重点提到了召回带来的一定影响,但是销量下滑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走量”,已经成为理想现阶段最需要解决的难题。

李想在财报会议中坦言,三季度是理想步入第二个十年的开端,其间相继经历产品周期、舆论压力、供应链产能爬坡、行业政策变动等多重挑战,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季度交付与整体经营表现。

理想的销量支柱L系列正面临“前后夹击”。问界M8在上市四个月内交付量突破8万辆,直接分流了理想L8、L9的目标用户。

而深蓝、零跑等品牌,以平替理想的标签抢占低端市场,导致理想L6的月销量从高位回落。

更严峻的是,增程市场的整体增速已骤降至3.5%,而纯电市场仍保持53.6%的高增长。

转型纯电是理想的必然选择,但首战MEGA的失利让这一步显得格外艰难。后续推出的纯电SUV i8,虽将起售价定为33.98万元,却因与增程车型L8价格高度重叠,未能形成差异化吸引力。

理想i8上市后订单表现平淡,与乐道L90月交付1.1万台的成绩形成对比。

今年第四季度,理想给出的交付指引是10万-11万辆,同比下滑30.7%-37.0%,也不及蔚来的12万-12.5万台,更不及小鹏的12.5万-13.2万台。

这个数字背后,正是理想需要直面的那道难题——当既要销量,又要毛利率的路径开始产生冲突时,理想究竟该保住哪一个?

李想在三季度电话会中坦言,过去一段时期是“表现最差的自己”,并指出理想汽车当前需重新定义,产品是什么,技术往哪走。

B

李斌过去一年做的事,目标非常明确,一切为了销量服务。不仅全系车型降价,还推出价格更实在的乐道品牌;乐道L60不卖座,艾铁成作为负责人就下课。

李斌舍得降价,效果立竿见影,蔚来因此走出了最艰难的时刻。

此时的理想,仍然在定价上踌躇不前。理想i8上市的起售价定为34.98万元,虽然后续精简了配置选项,并统一降价1万元,但是i8与市场上的其他竞品相比,优势仍然不够明显。

与此同时,蔚来正通过多品牌战略下沉,主品牌蔚来全系车型降价,新ES8起售价下调约8万元;子品牌乐道L90以27.99万元预售价切入家庭市场,租电车型下沉到19.39万元;萤火虫则瞄准10万-20万元区间,覆盖更下沉的用户群体。

2025年第三季度,乐道品牌销量已达3.77万辆,已经超过蔚来主品牌的3.69万辆,这种主品牌守高端、子品牌冲销量的战略,既保障了规模增长,又避免了品牌价值稀释。

李想并非没有意识到问题,只不过上半年理想的销量并没有进入到十分紧急的阶段,因此李想也不具备李斌当时破釜沉舟的勇气,在新车型i8的定价上稍显保守。

在i8的销量不及预期后,李想也开始紧急调整,将理想i6将起售价降至23.98万元,标配双腔空悬和5C超充,试图以“低价高配”打开市场。

但是,单纯的降价策略本身是一把双刃剑,i6与增程车型L6的价格高度重叠,同品牌,同价位,纯电配置更高,大概率要引发内部客群分流。

更关键的是,理想长期依赖30万元以上市场树立品牌认知,如今下探至20万元区间,能否维持“高端”的标签已成疑问。

另一方面,理想的纯电技术口碑尚未完全建立,先不谈MEGA的召回事件是否带来负面影响,3000座的超充网络布局,但对比蔚来全球8386座充换电站的规模,补能体系的差异化优势就被削弱。

当MEGA首次失利时,李想把它归结为“黑公关”造成的舆论影响,但是当i8也不卖座的时候,李想就应该重新审视i系列的设计审美了。2025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车交付量9.32万辆,同比下滑39.0%。推出i系列之后的销量,还不如去年L一个增程系列能打。

曾经凭借“套娃式”的设计,让理想稳坐新势力头把交椅的理想,如今理想在纯电赛道上遭遇了设计认同危机。

作为理想有史以来最贵的一台车,MEGA上市时的起售价为55.98万,价格已经可以买到一辆奔驰E。在理想团队的定义里,这是一款跨越时代的设计,可车型一上市,结果没能符合理想的预期,全网群嘲这款车的设计太丑。李想事后谈到理想MEGA被吐槽,他表示,设计团队非常伤心,很多人建议立刻改造型。

从后期i系列的车型来看,李想本人似乎并没有放弃子弹头降低风阻的执念,i8、i6的造型依旧延续了MEGA设计理念,只不过对后车尾做了改良。当i8也遇到销量上不去的局面后,李想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核心。

相比之下,蔚来的车型设计虽无明显的优势,但不挑战大众审美。尽管乐道L60与蔚来共享设计平台,但乐道的短车头、圆润线条与功能性导向的设计,与蔚来主品牌的精致旗舰车型也拉出了差距。

不久前李想在内部做了一场复盘总结,未来在设计和研发上,理想决定将之后的车型区分度拉大,不再只靠配置区分,而是要靠设计定义区分。这代表着,理想往后的车型将贯彻一个平台、一个风格,不同车型的外观会有明显的差异化。

这意味着,李想已经放下了对子弹头设计的执着。

C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创始人是企业的灵魂,他们的精力投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航向。尤其是面向C端用户的车企,创始人的活跃度和形象,对销量影响巨大。

过去一年,李斌因为销量问题,也在内部做了多次反思,并对内部进行组织变革。之后李斌的公开露面频率和风格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李斌变得更加亲民,且频繁出现在直播间、用户见面会、技术发布会,甚至亲自测试150度电池的续航。

在为公司营销上,李斌不遗余力,不仅为蔚来节省了不少的营销费用,还极大地增强了用户的信任度,李斌已经把老板的营销价值,发挥到了极致。

这种高频曝光,与雷军为小米汽车站台、黄仁勋化身英伟达“最佳销售”的策略异曲同工,都在于建立市场信心,拉动品牌关注度。

李想早期以产品经理思维,和在社交媒体上输出犀利观点疯狂吸粉,但在MEGA事件后,李想的公开言论明显趋于谨慎,尤其是i8上市时与卡车对撞营销之后,李想本人在社交平台上的内容输出更明显减少。

在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李想的发言更聚焦在公司战略,以及内部管理上,李想的注意力已从营销一线转向公司内部,对造车业务的个人输出大大减少,转而专注于AI技术与顶层战略,这种个人精力的转变,不可避免地减少了他在车圈的影响力。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对于巅峰时期的理想来说,舆情控制是首要任务,可是现阶段理想更需要全员集中精力去卖车,李想本人更要不遗余力。

李斌曾在内部讲话中也判断“增程大三排SUV的黄金时代正在过去”,同时增程赛道涌入大量竞争者,如问界、零跑等,理想的先发优势,如“冰箱彩电大沙发”的配置吸引力已经大打折扣。

面对挑战,理想在战略和组织上出现了摇摆,从高调宣布“全面学华为”的管理模式,到近期宣布放弃华为PBC体系,回归创业公司的OKR管理模式,导致部分华为系高管淡出,这背后是管理思路的调整,频繁的调整不可避免地带来内耗。

理想当前的疲软,是产品、营销、市场和品牌等多个问题的集中体现。现在的理想,除了要卷产品,也要把老板卷起来。

会议上,李想为理想找到的调整目标是,将车打造成“汽车形态的机器人”,公司计划2025年投入120亿元研发费用,其中50%专项用于AI领域。这是一场高投入的长期战役,短期内难以对销量产生直接拉动。

长久的愿景目标已经明确,短期如何重振销量,李想仍然没有给到明确答案。况且,AI战略也需要理想依靠汽车销售主业为之持续输血。

对于理想来说,销量虽然下滑,但是仍然站在3万大关上方,重新调整车型、取经走出低谷的李斌和何小鹏,明年上半年有望重回5万月销的巅峰。况且理想账面上也有近千亿的现金流,也比蔚来和小鹏更能打持久战。

当汽车行业的技术路线红利消退,理想们必须在规模与毛利,品牌高端与车型走量之间做出平衡。否则一旦陷入销量回落的惯性中,再想重回巅峰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标签: 李想 车型 理想 李斌 销量 mega 品牌 乐道 财报 市场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