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11月28日电 (魏薇)“购置税政策调整不会导致新能源车渗透率下降,可能增长速度会放缓,个别月份会有波动。”27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王都在2025汽车金融产业峰会期间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
新能源车渗透率长期增长趋势不变
根据相关政策,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政策将在2025年12月31日终止,自2026年1月1日起政策变为购置税减半征收。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最高减征额度也将从2025年的3万元降为1.5万元。
王都表示,这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能源汽车能取得如今的全球领先地位,离不开政府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随着产业规模扩大,新能源汽车已走到快车道,应逐步与燃油车承担同等税收责任。”
王都认为,新能源车的发展要依据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一步一步走,才能真正实现行稳致远。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也是夯实发展基础的一部分。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1月公布的数据,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保持快速增长,新能源车月度渗透率(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在汽车新车总销量中的占比)首次超过了50%。
在王都看来,明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可能因为以旧换新政策调整等多种因素出现波动,但长期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
面对购置税调整等外部环境变化,王都建议车企保持战略定力,适应市场竞争格局。“所有车企面临相同的市场环境,核心是(政府要)营造良好的消费和竞争环境,比如优化限购政策等,企业自身会根据市场变化制定应对策略。”
车贷应回归“低息低返”
今年5月以来,四川、河南等地银行业协会相继发布自律公约,提及不得以“高额返佣”或“高息高返”等方式抢占市场。6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福建监管局发布的通知中提到,严禁各银行业机构通过“高息高返”拓展业务。
“高息高返”是指,银行通过提高车贷利率并向经销商支付高额佣金,经销商再将部分佣金以车价折扣形式返还消费者。
王都认为,高息高返偏离了市场规律,银行并未真正获得高收益,长期来看难以为继。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经销商卖车环节利润微薄,转而依赖保险、贷款等业务盈利。
“未来汽车金融市场应回归理性,银行获取合理利息与利润,消费者承担可接受的成本,‘低息低返’本质上是回归正常市场状态,长期来看十分必要。”王都说。
由微众银行、罗兰贝格2024年5月联合发布的《2024年中国汽车金融报告》显示,2023年市场整体新车金融渗透率为56%,其中新能源汽车金融渗透率略低于整体市场水平。
王都认为,在“高息高返”被叫停后,今年新车金融渗透率或将下降。“国际市场汽车金融渗透率普遍在80%以上,中国仍有较大挖掘空间。”
他强调,提升汽车金融渗透率不能仅靠利率调整,更要注重金融服务的个性化,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魏薇:weiwei@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罗琨 常涛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