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指数投资下半场

IP属地 中国·北京 阿尔法工场 时间:2025-11-28 12:20:44

导语:不是比规模,而是比谁能陪投资者走更远。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全市场指数基金数量达到接近3000只,合计规模达到6.72万亿元(剔除ETF联接基金)。在ETF爆发式增长的助推下,指数基金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今年以来新成立的ETF数量达到328只,新发规模也突破2500亿元,均创下历史新高。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各家机构却陷入无差异的“发行战、费率战、规模战”循环。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很多机构仅仅将指数产品当做扩张规模的“工具”,而忽视了每个产品对于投资者来说,都是财富保值增值的媒介。

作为一家具有互联网基因、长期服务最广大多元投资者群体的基金公司,天弘基金深刻理解投资者的财富保值增值需求,凭借自身技术积淀与客户服务经验,在指数基金赛道实现了从“工具提供”到“全方位解决方案”的升维突破。

这一突破,恰好切中了当前行业快速发展背后的核心痛点:同质化竞争对基金公司和投资者都会造成显著的资源浪费与潜在损失,对于基金公司来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难免会陷入价格战和营销战,压缩利润空间;对于投资者来说,跟踪同一指数的产品大量涌现,增加了选择的难度。

01 功守道

国内指数基金主要覆盖宽基、行业主题、商品、Smart Beta、债券、跨境等投资方向。从以上几类产品的规模分布看,宽基无疑是规模最大的品种,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权益类指数基金规模排行前10位中有9只宽基ETF,多只超千亿产品成为头部公司的规模压舱石,但这些宽基产品也是竞争最惨烈与白热化的领域。

天弘基金选择了一条差异化的布局路径,在各个类别中精选具备长期发展潜力的标的,重点布局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新资产。例如,天弘基金早在2021年末就率先发行了天弘中证沪港深云计算产业指数ETF(517390),既覆盖港股云计算服务商,又包括国内算力硬件提供商,是配置AI时代”数据底座”少有的跨市场工具。天弘中证沪港深物联网主题ETF(517660)、天弘中证智能汽车(010955)等都是业内唯一或是较早发行的跟踪细分成长环节的指数基金。

除了对以上细分领域的前瞻布局,在已经成熟以及正在快速发展的产业链中,天弘基金也有深度布局。根据基金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天弘中证光伏产业(011102)在跟踪同标的场外指数基金中规模最大,合计规模近百亿元;天弘中证计算机ETF(159998)规模25.55亿元,为同标的指数产品规模最大ETF;天弘国证生物医药ETF(159859)是业内规模最大的生物医药ETF,规模达到33.15亿元。

在宽基方面,天弘基金完整覆盖了主流的投资方向,共布局了包括沪深300、A500、双创50、北证50在内的23个主流指数基金,并在13个重点宽基指数上布局指数增强基金。另外,在恒生科技、标普500、纳斯达克100和黄金等具有全球代表性的资产类别上亦有布局。

整体来看,天弘基金的指数产品线颇具特色,在细分领域布局“精品”,追求工具的锐度和收益性;在关键宽基和核心赛道上布局“全谱系”,追求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此基础上,天弘基金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工具箱”,让各种资产配置策略都能在此生态内找到合适、优质的工具得以执行。

02 另辟蹊径

随着指数基金的快速发展,单纯被动跟踪指数的“Beta”收益已难以满足投资者对超额收益的追求。因此,如何在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如何在“Beta”的基础上为投资者提供可解释、可持续的“Alpha”,是在指数投资的大潮中建立起竞争优势的关键。

指数增强是天弘基金给出的一个解法: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天弘基金指数增强基金已达19只,总管理规模突破120.84亿元,是行业中为数不多迈入“百亿规模”的指增团队。

从业绩表现看,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创业板指数增强等运作时间较长的代表产品,中长期统计区间的超额收益均全面跑赢同期同业指增平均水平。

据悉,天弘基金的指增策略并非通过暴露小市值因子等高风险方式来博取超额收益,而是在兼顾获取超额的同时,以实现高质量的风险调整回报为目标,对风险暴露进行了有效约束。



与市场上大部分指增团队专注宽基指增不同,天弘基金还对消费、医药、科技等行业主题指数均布局了指数增强基金,在今年以来行情转暖的背景下,天弘中证科技100指数增强A(010202)上涨52.61%、天弘国证消费100指数增强A(010771)上涨30.40%。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天弘旗下科技、制造、消费等行业增强基金,与同板块主动基金相比,绝对收益均位于前25%分位,超额收益均位于前50%分位,超额回撤均为同类最小。(可比池为银河基金三级分类中科技、制造、消费板块的股票型及偏股混合型基金)

除了指增基金,天弘基金的宏观与策略研究团队也将过去提供给主动基金经理的深度研究转化为供广大投资者使用的资产配置观点,并以“工具”的形式触达投资者。通过这一闭环,将宏观、策略团队的研究结论有效转化为可触达、可执行的解决方案。

作为最早入驻蚂蚁财富的基金公司,天弘基金凭借先发优势以及对于互联网运营的深刻理解,将专业的投教内容、基金经理的深度解读作为核心内容来培养投资者信任;将调研直播等创新形式吸引流量和增强黏性。

在蚂蚁财富“指数+”板块,还有天弘投研团队提供的基于基本面、交易面、资金面的行业轮动策略。策略侧重于中观行业的景气度评估,通过量化因子模型结合深入的财务分析来捕捉行业的盈利改善趋势,同时融入对当前市场风格的判断,动态调整行业配置权重。

03 告别“拍脑袋”时代

在运营过程中,天弘基金公司也并未将技术局限于投研领域,还依托自身科技优势开发诸多满足特定需求的实用工具,帮助投资者降低决策难度,增强持有体验。

定投一般被认为是平摊成本、增强收益的指数投资方法,但是投资者普遍存在“僵尸定投”、缺乏止盈判断等痛点。为此,天弘基金联合深交所基金部推出的创业板定投,以PB为核心参照指标,优化了买卖时机。

具体而言,该定投方案通过观察当前创业板指PB指标在过去6年中的相对位置,决定每期定投金额,指数PB分位数越低则定投金额越多,反之就越少。当PB分位数超过历史分位数的50%时,则终止定投。

在止盈方面也设置了两个约束:一是当指数估值分位数突破90%,并首次回落至90%以下时,考虑止盈;二是计算定投以来的年化内部收益率,如果年化内部收益率大于投资者的收益目标,也会触发卖出全部份额。

除了定投,天弘基金还推出改进版网格交易工具,包括结合行业配置信息的单资产网格交易工具、绝对收益导向下的红利资产网格交易工具、定位超额收益的多资产网格交易工具等,让专业策略转化为投资者可落地的收益。



除了以上的小工具,天弘基金的量化团队和科技团队一起开发指数分析模块,以解决投资者比较指数的痛点。在天弘基金与平安证券联合打造的ETF投资工具“机构快车”模块中,天弘基金根据卖方分析师预期、买方机构调研、ETF资金流和指数成分股大单四大机构因子,量化筛选机构看好且资金流入的行业指数,每双周提供综合排名前三的行业参考。

在各类服务的支持下,天弘基金指数也获得了广大投资者的认可。基金半年报显示,截止上半年末,天弘基金境内权益类指数产品持有人户数为1281.18万户,业内排名第1。全市场持有人户数前100的指数产品中,共有14只天弘指数产品,其中天弘沪深300ETF联接A、天弘中证食品饮料ETF联接A分别位列第2、第3。

经过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国内指数投资已经相对成熟,不难看出真正的竞争力并非仅仅源于产品线的广度,更在于对投资者真实需求的深度洞察与持续陪伴。天弘基金将互联网的运营思维、技术研发的积淀与客户服务的经验深度融合,将一个个独立的指数基金,整合为一套套可执行、有温度、能陪伴的投资解决方案。

未来,随着投资者对资产配置专业性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种以客户为中心、以科技为引擎、以解决方案为交付形态的业务模式,有望引领指数投资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阿尔法工场DeepFund)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