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复旦大学与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等机构共同主办的“AI赋能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实施研讨会”在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召开。会议也得到了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计划(WMO/GAW)、空气质量监测、预测与分析(MAP-AQ)国际科学计划、灾害风险综合研究(IRDR)国际科学计划等的支持。会议聚焦人工智能在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科学治理的创新应用,吸引了来自全球四十余个科研、教学和管理机构的近70位专家学者线上线下参会,共同探讨AI赋能国际城市气候与环境治理的前沿议题和技术实施路径,为促进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复旦大学IRDR国际卓越中心执行主任汤绪代表项目实施团队介绍了“AI驱动气候与空气质量治理(AI4UIAQCE)”倡议框架的背景、目标与实施路径。该倡议于2025年4月在WMO/GAW城市服务战略会议上首次提出,获得了包括WMO/GAW在内的国际组织、国际计划的广泛认可以及多个国际城市的大力支持。此次实施研讨会旨在整合多方AI研究成果,综合各方AI技术优势,聚焦气候变化应对与空气质量协同治理,推动形成一套可推广、可供其他国际城市借鉴的智能化城市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
会议展示了来自复旦大学、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南开大学等机构在天气与气候、环境科学与工程、遥感信息增强、生态环境优化、公众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系统整体架构的科学设计与实施等七大领域的AI技术发展的最新突破。来自香港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及复旦大学的专家还介绍了排放大模型Emission-GPT,“天宫”大模型Tian-Gong GPT,“星球智能”大模型Planet Intelligence@Climate等大型语言模型在排放数据处理、环境社会治理ESG报告生成、地球系统气候预测等方面的进展与前沿应用。
来自上海、香港、德国康斯坦茨、巴西圣保罗、奥地利维也纳与印尼雅加达等六个试点城市的代表依次介绍了各自城市在该领域AI应用实践以及先导示范实施的技术路径。当前,上海市对AI技术及其应用给予了高度重视。上海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正在积极推动AI技术在城市治理中的深度应用。本次研讨会提出的上海城市先导示范,是在前期大量研究成果基础上的又一次重要突破,标志着我国在AI赋能城市气候与环境治理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上海市政府已将AI技术列为城市治理的一个重要核心驱动力,鼓励在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空气质量、城市绿色转型、促进公众健康和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技术融合与集成、科学协同治理等方面的AI技术应用,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气候韧性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原标题:《“AI赋能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实施研讨会”在沪举办》
栏目编辑:王蔚
作者:新民晚报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