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成都13家企业21款机器人街头实训“炫技”!半年三批次场景验证,企业、部门收获了啥?

IP属地 中国·北京 红星新闻 时间:2025-11-27 18:24:13

从车管大厅里服务的人形机器人,到超拟人人形互动服务机器人,再到智能烧烤机器人、咖啡机器人、冰激凌机器人……11月27日,又有21款“成都造”机器人在城市场景中开启“大练兵”。

这场别开生面的实景验证活动,是由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组织的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实景验证活动(第三批次)。本次“大练兵”集合了13家企业、21款前沿产品,分别在交子大道、宽窄巷子等6个城市场景中接受真实应用环境下的严格检验,帮助企业进行数据收集与产品迭代。

今年6月,成都启动了首批实景验证活动,不仅让各企业产品得到了全方位检验和升级,而且打开了场景赋能产业的新路径,构建了产品迭代升级的新模式。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继前两批次实景验证取得良好成效后,第三批次活动更加注重细分场景验证攻关、企业与市场供需链接,让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场景推广应用中“点石成金”,为成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活力,打造“场景应用之城”。


▲自驾移动商业车

拉花、烤串、作“画”

21款机器人在6个城市场景实训“炫技”

“哪吒变咖啡拉花了,有点舍不得喝。”“智能烧烤机器人烤出来的肉串口感嫩滑。”“给舌头拍张照,3秒出体质报告,还附调理建议”……在交子大道附近,智能机器人服务引来不少来体验的市民。


▲机器人咖啡机

现场,一台形似房车的白色移动机器人格外引人注目。车身一侧,显示屏正展示着人工智能舌诊仪的实时分析结果。机器人内部,搭载的医疗设备悄然运行,仿佛一个迷你诊室。“这可不是普通的房车,而是我们的DILI-X智驾移动商业机器人,它能根据需求变身康养小屋、咖啡店或指挥中心。”迪立科技副总经理吴靓瑶介绍,这款产品属于具身智能的载体,可以配合各种需要16到28平方米的实体经营环境。

另一边,咖啡机器人挥动机械臂快速磨豆、拉花,35秒后,一杯“哪吒”咖啡被送到市民手中。“场景验证不仅验证产品是否符合场景需要,更验证我们对场景的服务价值。”鸿德博宇总经理金继新表示,此次带来了3个品类的机器人。其中,冰淇淋机器人是一款融合人工智能与高精度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售卖设备,搭载高精度机械臂,能稳定复刻标准化制作流程,适配景区、商圈、写字楼等多类线下场景。


▲机器人冰激凌机

在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六分局,成都阿加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端侧AI人形机器人“通天晓”正在车管大厅进行语音咨询服务。“通天晓机器人是全球首款完全基于端侧AI技术的人形机器人,集强大的计算、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于一体,重新定义智能机器人在复杂场景的服务边界。通过前期第一批次的实景验证,我们对语音交互、动作控制、导航系统等功能进行了更新迭代,能更好地提供服务。”成都阿加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机器人解决方案总监朱小晗补充道。


▲验证活动现场

风吹过灰墙黛瓦,早晨的宽窄巷子人潮涌动。一台人形机器人在宽窄巷子服务中心门前向游客介绍周边的茶馆、咖啡店和巷道故事;不远处,AI糖画机为排队的孩子“打印”出宽窄巷子的Logo糖画,引发围观。

对四川中科宇翼科技有限公司经合部总监赵会园来说,此次在宽窄巷子的测试尤为关键。企业带来了人形机器人小宇,其具备实时介绍环境、提供游览信息等人机交互能力。

现场,来自马来西亚的游客陈先生第一次体验到“机器人导览”,“你好小宇,我想喝咖啡,请问附近哪家最好?”略作思考后,小宇迅速推荐了几条路线,让陈先生连连称赞。“太方便了!尤其对我们外地游客来说,有时不好意思一直问路,这样的机器人体验很新鲜、很便捷。”


▲活动现场

“这里人流密集,对机器人的避障能力、实时建模能力都是挑战。例如,它的安全距离是50厘米,人太多时会‘寸步难行’。我们会根据实景进一步迭代,包括进一步搭载深度识别相机、高速相机等装备,形成多模态感知网络,让它在人群中更灵活。”赵会园说,通过这一次实景验证,团队将重点针对机器人在人群中的通行能力进行强化开发,“未来三个月,我们的机器人都将在这里持续实践,通过真实场景不断优化。”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该企业已将总部设在成都,赵会园提到,这样的选择正是看中了成都完备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以及丰富的人才资源。“成都既有人才,也有场景,更有需求,对机器人企业而言,是非常友好的创新城市。”赵会园说。

半年三个批次

常态化实景验证,企业、部门收获了啥?

场景赋能产业、产业支撑场景。实景验证活动不仅是个体企业的试金石,更催生了行业协同的“化学反应”。

“未来,我们的咖啡机器人或许能搭载到他们的车上,形成移动零售单元——产品追着消费者走,而非被动等待。”金继新指着迪立科技智驾移动商业机器人说。他认为,企业聚集产生了1+1大于2的效应:“技术上有共性,比如物联网接口可以互通。这次活动促成了多家企业对话,我们正在探讨与迪立科技在智慧商圈中的硬件联动。”


▲金继新

这种合作愿景建立在企业对于开放生态的共同认知上。迪立科技的吴靓瑶同样表示:“无论是人形机器人还是机械臂,都可以接入我们的移动空间载体中,创造出不一样的应用场景和市场机遇。”在她看来,“产业的发展从来不是企业的单打独斗,我们以整个城市为‘试验场’,上下游企业可以相互交流、切磋,在实景验证中获得更多有效反馈和新的灵感。”

“自今年6月开始,成都常态化开展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实景验证活动,前两批已组织16家企业28款前沿产品在天府广场、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文旅、消费、交通、巡逻等多个场景应用推广,在真实场景中促进产品迭代升级、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装备制造产业处处长刘莎表示,本次选取了贴近民生的机器人产品,“它们不仅仅能为市民提供情绪价值、健康检测,还能为大家制作美食。我们希望能够打造更多场景,协助企业将产品探索出商业闭环逻辑,让更多‘成都造’智能产品走进市民生活。”


▲机器人烧烤炉

刘莎透露,经过半年多常态化实景验证活动,对于企业而言收获了真实宝贵的实景验证数据,为产品迭代更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于政府部门而言,我们收到了企业真实的反馈,形成了一系列真实场景里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一系列方案也将于近期对外发布。”与此同时,第二批次实景验证活动中的人形机器人产品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下周,这款经过迭代更新的‘解说员’机器人将与市民见面。”

“第三批次实景验证活动,我们一方面更加注重细分场景验证攻关,帮助企业实现功能迭代,深化‘需求牵引+技术准入+场景验证’协同创新模式,更好促进创新成果涌现和转化应用。另一方面,更加注重企业与市场供需链接,通过提前征求企业和市场的供给需求,打造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推动产品由‘单点验证’向‘标杆打造’转变。”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场景创新、供需对接,持续遴选一批创新性、示范性、适用性强的新技术新产品,挖掘开发一批潜力大、效益好、价值高的新场景,举办系列供需对接活动,开展‘揭榜挂帅’实施技术攻关,以场景应用牵引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为成都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成都聚焦人工智能三要素、四大品牌赛道、全场景应用、全要素生态,构建“3+4+1+1”产业体系,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2025年1—9月,全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规模同比增长超过35%,5家企业入选全国百强,8家入选省级链主企业,实现了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产业链全覆盖,人工智能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红星新闻记者 赵雨欣 吕佳羽 方舟 摄影 张佳琪杨译焮

编辑郭宇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