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工信部公开征求对《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与旧国标相比,新国标(征求意见稿)在整机、线路板和电芯三大技术领域提出了数十项严苛改进,被誉为「史上最严」充电宝安全标准。
《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中的主要变化,具体包括:
整机:改变过去仅标识制造商(品牌方)的做法,明确要求移动电源本体上还应标识「建议安全使用年限」和生产厂(代工厂)名称;
线路板:移动电源应具有电池状态监测功能,并实时显示电池健康度、使用次数等关键参数信息,用户读取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手机 app、USB、显示屏等;
电芯:引入多项强化安全测试,包括更为严苛的针刺测试、将热滥用测试条件从 130℃ 三十分钟提升至 135℃ 六十分钟,并将过充电测试电压提高至规定电压的 1.4 倍。
需要强调的是,充电宝新国标目前仍处征求意见阶段(2025 年 12 月 11 日截止),尚未最终定稿。
那么,基于目前看到的征求意见稿,「史上最严」充电宝新国标,将对用户、企业、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坏消息:价格上涨;好消息:寿命延长
充电宝新国标,在产品安全性上打出的这套「组合拳」,将给用户群体吃下一颗定心丸。
在充电宝外壳增加「建议安全使用年限」和代工厂名称标识,可让消费者对其产品的全生命使用周期和代工厂商信息有清晰全面的了解认识;
在充电宝上加入实时显示的电池健康度和使用次数等关键参数信息,可让消费者对其产品的电池运行状态实时感知,进而可延伸出「电池健康主动预警」等功能;
着力强化充电宝电芯部分的安全测试要求,可让消费者的产品从技术源头上全面降低热失控的风险。
充电宝安全标准全面提升的另一面,则是产品生产制造成本的上升,最后反映在用户市场就是整体均价抬高。
好比,给充电宝加入电池状态监测及健康显示功能,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要么给其配备一块显示屏,要么提供可与之搭档的手机 app(联网 app)。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会显著提高充电宝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卖给用户时自然也将是更高的价格。而更加严苛的安全性测试,也将倒逼充电宝厂商采用安全性能更高、工艺质量更好的电芯技术。
![]()
(酷态科)
蓝鲸科技援引业内人士话称,为全面满足新标准要求,企业在研发、生产工艺改造和认证检测等方面的新增投入,将导致充电宝整体制造成本上升约 30%。
值得注意的是,全面提高安全标准的同时,充电宝产品的使用寿命也将得到显著延长。充电宝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本质上由同一套底层设计和用料质量决定。提高安全标准,实质上也在提升这些底层技术的质量门槛。
新标准之下,充电宝使用寿命延长幅度又是多少呢?按照业内人士所言,将从目前普遍的 300 次循环,大幅提升至 600 次以上,「单位使用成本实则下降」。
全面提高的安全性能、显著延长的使用寿命,对应的代价就是充电宝产品整体制造成本上升约 30%。理论来说,这样的结果,对消费者来说相对还能接受。
利好产业链大厂,小厂需及早转型
对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来说,充电宝新国标全力提升的产品安全性,将对其未来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有参会企业对媒体表示:「这次制定的标准非常严格,许多工厂难以达到。工信部的态度很明确:『达不到标准就不要继续生产,因为总有一些企业能够达标』。」
新国标在充电宝全行业征求意见期间,据称有近 300 家产业链相关企业参加了探讨会,汇聚了芯片、主板、电芯等产业链各环节的供应商代表。
然而,伴随这么多年来国产充电宝行业的「狂飙」甚至「野蛮」发展之路,充电宝新国标祭出如此严格的安全性能要求,势必会对不少上下游企业,尤其中小企业,带来严重甚至致命冲击。
有参会企业就预计,充电宝新国标实施后,将有近七成现有产能,因无法满足新标技术要求,被迫退出移动电源市场;目前市场上仅约一半型号产品有望通过新标准认证。
整个充电宝行业的未来发展态势,伴随接近定稿的「史上最严」新国标,已无大的回旋空间。而在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后的过渡期(一般为 6 至 12 个月)结束后,所有充电宝产业链企业就将直面这场针对全行业的「安全底线」提升战。
其实,全面提高充电宝安全标准要求,对全行业和产业链的头部企业和大牌厂商,本身就是一大利好,这同样是重新「瓜分」市场份额和调整企业发展策略的重大新机遇期。接下来,国内充电宝市场也将迎来「下游品牌和上游厂商集聚度」双双全面提升的新发展阶段。
![]()
(安克创新)
据报道,下游品牌企业中,安克创新就与宁德时代进行合作,联合研发符合新国标的高标准电芯。上游大牌厂商中,ATL、比亚迪、欣旺达等电芯厂商,已有部分产品率先进行新安规测试,部分型号已通过新版安规测试。
目前还达不到新国标要求的那些中小品牌和上游厂商,接下来有几条路可选:
1.努力进行产线改造和技术升级,当然包括必要的投资,以期能尽快推出符合新标准的产品和技术;
2.转以主攻充电宝产业链的的某一领域业务,例如成品和技术都有在做的企业,后续可以只做技术(例如电芯技术),不再涉及成品,集中精力先干好一件事,以求平稳渡过行业大变动期;
3.将符合既有标准的充电宝产品和技术,投放到标准没那么高的海外市场,例如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
4.转到对电池性能安全要求较低、且准入门槛也较低的其他品类和技术应用市场,例如玩具、灯具等行业。
从根本上来说,不管是中小厂商,还是大牌厂商,经历了过去这些年的激烈「价格战」,以及近年来引爆舆论界的频发安全事故,现在和未来都应该更加注重充电宝的产品质量,尤其是安全质量,而非继续去大卷价格。不管是强监管,还是新国标,都是在给这一行业和相关企业发展来一次「拨乱反正」。
全行业「安全底线」提升,重塑社会信心
今年以来,围绕充电宝产品的一系列自燃和爆炸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尤其是一些大品牌充电宝产品的大规模召回事件,更是在动摇社会对充电宝行业的发展信心。
有数据显示,过去半年中,充电宝产品共发生 700 多起安全事故;而在去年,仅境内航班就发生 37 起充电宝自燃事件,其中 81% 涉及未获 3C 认证的劣质产品。
那么,为什么不是继续强化 3C 认证,而是全力提升品类的安全标准呢?
道理显而易见,3C 认证是一个对全电子品类通用的安全认证标准,可以视作安全标准「基础中的基础」。对于充电宝这样的品类,安全标准需要得到全面提高,故而只能对品类的国家标准进行全力提升,换言之需要在安全层面来一场针对这一品类标准的彻底「升级换代」,而不是基于既有标准体系的「缝缝补补」。
不过,按照既有政策法规,对于消费者已经购买的已经获得 3C 认证的移动电源产品,新国标发布后将不受影响,消费者可继续持有和使用,包括仍可携带登机。
![]()
(雷科技摄制)
伴随智能手机行业的时代发展浪潮,作为重要配件的充电宝,逐渐走向亿万用户群体。然而,既有的品类国家标准和 3C 强制认证,已经不能再适应充电宝产品中愈加被用户看重的电池安全性能,尤其是在密闭机舱环境下的「极端安全」性能。
如果说既有的标准,更多是为行业发展「兜底」的话;那么全面提升安全性能要求的新标准,则是从根本上开始匹配充电宝产品不得不「极限接近 100%」安全性的行业发展趋势和用户市场关切。
这场全行业「安全底线」提升战,也将极大程度重塑全社会对充电宝行业的发展信心。
跳出充电宝品类,更多的电池电源品类,尤其是诸如电动自行车这类的产品,同样需要一场系统层面的全行业「安全底线」提升战。
这样的一场战役,从充电宝品类开始,期待能尽快覆盖更多品类,让全品类的消费者都不再为产品的基本安全问题烦恼。
CES2026开幕在即!(1月6日-1月9日)
作为中国报道科技展会最悠久、最深入、最专业的新媒体,雷科技CES2026报道团正在进行紧张的前期筹备。今年雷科技将派出史上最大规模的CES报道团,并由雷科技创始人兼总编辑罗超带队,对CES2026进行一线、专业和立体报道,敬请期待!
![]()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