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罗永浩华与华战火再燃背后:一对一服务600万起,创造品牌还是“忽悠土老板”?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郑佳 蓝鲸新闻 时间:2025-11-26 20:52:13
在罗永浩与华与华的战火背后,一个更根本的问题浮出水面:这家以“超级符号”闻名、年收入数亿的营销公司,究竟靠什么赚钱,又服务于谁?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11月26日讯(记者 赵凯)好不容易松一口气的西贝被华与华再次送上了舆论风口浪尖,只不过这次老罗的目标不再是西贝了,转向了华与华。

11月25日,华与华的核心人物之一华杉在微博再次谈及罗永浩与西贝风波,称西贝被算计,这一发言也直接惹怒罗永浩,后者直接放狠话,要求华杉公开道歉,今天下午六点之前,如果华杉没有在微博公开道歉,未来中国的市场公关行业应该不会有人再记得华与华了,只记得罗与华。

但如今罗永浩下最后通牒时间已到,华杉的社交媒体还停留在9个小时之前的香港游记,这次老罗大战华杉究竟会引发多大的连锁反应依然是个悬念。这场由隔空喊话升级的正面冲突将走向何方,又会引发怎样的行业连锁反应,已成为悬在舆论场上的最大疑问。而在罗永浩与华与华的战火背后,一个更根本的问题浮出水面:这家以超级符号闻名、年收入数亿的营销公司,究竟靠什么赚钱,又服务于谁?

华与华究竟靠什么赚钱

在营销圈,华与华名声在外。小葵花妈妈课堂开课了蓝瓶的钙,好喝的钙拍照大声喊田七晒足180天,厨邦酱油美味鲜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六颗星牌长效肥,轰他一炮管半年爱干净,住汉庭.这些耳熟能详的广告语都来自于华与华。

与此同时,华与华的收费也是出了名的贵,据证券时报报道,从多家A股公司披露的数据来看,在与华与华合作过程中,年支付数百万元营销咨询服务费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近期多次卷入舆论风波的西贝也是华与华的客户,华杉曾在微博中提到,华与华为西贝服务了十年,拿了六千多万的咨询费。下一个十年,我们也不贪心,拿一两个亿就行了。这个定价也让华与华曾被称为最贵营销公司。

事实上,华与华的业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华杉和华与华高管为核心的各类课程,另一类则是针对具体品牌的全年全案营销咨询服务。

记者查询发现,目前华与华主要在售的共有三项线下课程与各种线上课程,其中报价最高的为单价9.9万元的超级符号品牌课,这项3天2夜的线下课程由华杉亲授,是华与华的招牌。只不过有趣的是,超级符号这个华与华的核心理念是由华杉弟弟华楠提出的。据公众号的推送文章,近期该课程第13期已经结课,现正在进行第14期招募。据了解该课程每期仅30席,每年开设两期。若按满员计算,仅该课程华与华一年就能收入近600万元。

但600万其实只是华与华服务一个品牌的最低收费标准而已。据刘润微信公众号2024年5月文章,华与华创意咨询的收入规模大致为每年3个多亿。

记者从相关工作人员处了解到,目前华与华全年全案营销咨询服务的定价600万元/年起,我们会有一个团队帮助你们一起做创意,从产品的包装和策划,到命名,再到线上线下的营销传播推广,这些都包含在我们的服务里。据该工作人员介绍,通常一个品牌的服务团队人数在4-8人左右,第一阶段的核心方案产出周期大概在3个月左右。另外蓝鲸记者提及品牌服务中出现公关危机怎么办,该工作人员表示我们会提出一些建议,但具体决策还要看企业。

营销圈不止一个华与华

就像华与华给客户制定的各种广告语和图标一样,华与华对自己的推广同样简单粗暴。对于很多人来说,华与华的初印象不是在罗永浩大战西贝的直播间,而是在机场随处可见的巨幅广告。

据界面新闻报道,华与华曾在浦东机场投放了12块灯牌广告宣传自己,灯牌上是两兄弟的照片、硕大的公司名称和电话号码,他们还花了600万投放机场杂志。

2018年华与华把广告打到了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的机场高速广告牌上,对于这次广告投放的解读,华杉的说法也能代表他对于整个行业的态度,他说:要做一件事情,要么压倒性的投入金钱,要么压倒性的投入时间,要么两者都压倒性投入。仁者无忧,知者无惑,勇者无惧。我们的投资方向就两个:一是投资中国,二是投资自己。

或许是受华与华的影响,机场广告似乎是中国本土营销公司自我推广的规定动作。在上海浦东和虹桥机场,除了华杉与华楠两兄弟的标志性动作,另一位自称定位专家的顾均辉在机场大面积投放广告,也格外显眼。在他的广告中服务价格为600万-1200万/年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

同样的宣传策略背后是几乎雷同的商业模式,从顾均辉战略定位的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该公司同样提供为期三天两晚费用5.8万的定位课程,同时一对一企业服务,费用范围在600万到1200万之间。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机场广告看似简单粗暴实质与客户筛选有关,华与华这类公司通常的营销策略都是一种逻辑的产物,这意味着他们只适用于部分类型的公司。比如简单直接的slogan,大量的地广与电梯广告,这些属性使得华与华这样的公司天然与一些追求规模且预算充足的客户匹配,因为后续执行需要大量的支出,所以在前期就需要筛选有这种投放能力的品牌。而这类有预算但缺少营销思路的客户往往是很容易被机场广告触达甚至打动的,你不会相信马化腾看了机场广告去找华与华,但是马化腾本身就不是华杉的目标客户。

从机场广告到线上线下课程,这类营销公司通常会打造鲜明的创始人IP,但这也天然为商业模式带来了一些隐患,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很多时候客户是为这个IP买单,它有一定的‘造神’属性,因为只有完成这个‘造神’,客户对于策略的接受与执行才会比较顺畅。一旦这个IP受到影响其实客户的决策就会相应受到影响,所以罗永浩这一波影响还是很大的,因为他直接说‘被忽悠的土老板’,再下单不就是对号入座嘛。

除了罗永浩风波带来的舆论影响外,华与华这类营销公司在营销策略上也存在一些短板,这种高流量短效刺激的营销策略能够为企业解决的只是某个商业阶段的问题,比如短期为品牌带来知名度,但无法解决品牌长期美誉度和忠诚度的构建。

在流量焦虑弥漫的当下,如何平衡短期声量与长期品牌资产,将是所有企业乃至营销公司自身都必须面对的终极考题。

本文著作权归所有,今日头条已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