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知乎全年盈利目标不变,持续加码投入的知乎该咋看?

IP属地 中国·北京 江瀚视野 时间:2025-11-26 18:30:12

最近的三季报季,各家企业的成绩单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就在最近知乎的成绩单公布,这份成绩单我们到底该怎么看?


一、知乎全年盈利目标不变

据上海证券报的报道,11月25日,知乎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公司该季度实现营收6.59亿元,非公认会计准则经营亏损由2024年同期的0.88亿元收窄16.3%至0.74亿元。在保持稳健增长与长期投入并行的节奏下,知乎正朝着2025年全年盈亏平衡的目标迈进。

第三季度,知乎付费阅读业务实现收入3.86亿元,占比58.5%;营销服务收入达到1.89亿元,占比28.7%;包括职业教育、消费品等在内的其他业务贡献收入8390万元,占比12.8%。第三季度,知乎月均订阅会员数达到1430万,环比增长8.1%。

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知乎连续三个季度实现Non-GAAP盈利。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知乎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定期存款、受限资金及短期投资合计45.8亿元。


二、持续加码投入的知乎该咋看?

首先,经营效率显著提升,带来了盈利的曙光。知乎2025年Q3财报中最引人注目的数据之一,是其Non-GAAP经营亏损同比收窄16.3%,且连续三个季度实现Non-GAAP盈利。这并非偶然,而是公司自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系统性推进成本结构优化、营收模式转型的成果体现。更关键的是,截至三季度末,知乎账上现金及等价物高达45.8亿元,这一数字不仅为全年盈利目标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其在AI、内容生态等关键领域的长期投入留足了弹药。

值得注意的是,知乎的营收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本季度付费阅读业务贡献3.86亿元,占总营收的58.5%,首次成为绝对主力;而传统依赖的营销服务收入占比降至28.7%。这种转变标志着知乎正从“广告驱动型平台”向“高附加值内容服务提供商”跃迁。付费阅读的高毛利属性,不仅提升了整体盈利能力,也反映出用户对知乎内容价值的认可度正在转化为真金白银的付费意愿。

更重要的是,这种盈利并非以牺牲用户体验或社区氛围为代价。恰恰相反,知乎月均订阅会员数达1430万,环比增长8.1%,核心用户留存率、日活使用时长等指标同步提升。这说明知乎成功实现了“商业化”与“社区健康”的动态平衡,这是一种在互联网内容平台中极为稀缺的能力。

其次,构建“内容-专家-AI”三位一体的数字生态壁垒。知乎的独特优势,从来不只是海量问答,而是其背后由数百万专业创作者构成的“可信赖知识网络”。如今,这一优势正被AI技术进一步放大。财报显示,知乎一方面通过“知乎直答”等AI产品的持续迭代,提升内容分发效率与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则积极将社区内的专业内容和专家观点嵌入外部AI工具的知识库,强化其在AI时代的权威性和不可替代性。

这种“高质量内容 × 专家网络 × AI能力”的协同效应,正在形成一个自我强化的正向循环:优质内容吸引专业创作者入驻,专业创作者产出深度内容,AI工具高效匹配用户需求并反哺创作者激励,进而吸引更多高价值用户。这一闭环不仅提升了用户粘性,也构筑了极高的进入壁垒,新入局者难以在短期内复制如此密集的专业知识密度与社区信任机制。

在数字经济时代,平台竞争的本质已从流量争夺转向生态构建。知乎通过深耕垂直领域的专业影响力,打造了一个具有“认知护城河”的知识服务生态。这种生态一旦成型,便具备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边际成本递减,用户价值递增,平台议价能力持续增强。

第三,盐言故事IP化,探索内容资产化的更多可能。如果说高质量的内容和AI技术是知乎的内在驱动力,那么盐言故事的IP化则是其外在表现力的延伸。知乎通过盐言故事品牌,深耕网络文学产业,不仅丰富了自身的内容形态,还成功实现了内容的资产化。近百部作品授权短剧改编,让盐言故事成为了短剧、漫剧等新兴产业的优质剧本池,这是知乎在内容跨媒介价值延展上的一次重要尝试。

更重要的是,这种垂直整合策略,使知乎能够捕获更多价值链环节的利润,从内容的创作源头到最终的影视化呈现,知乎都能从中受益。同时,通过对关键创意资源的掌控,知乎增强了对下游渠道的议价能力,这在“轻资产、重IP”的数字经济时代尤为重要。盐言故事的成功,不仅是知乎内容创新能力的体现,也是其对未来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深刻洞察的结果。

可以说,知乎通过不断提升经营效率、深化内容生态建设、积极探索新技术应用以及前瞻性的内容资产化布局,已经在知识服务这一细分赛道上构筑起属于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无疑才是知乎最值得期待的地方。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