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微言 | 直播间选品:别让流量成为贪腐温床

IP属地 中国·北京 上观新闻 时间:2025-11-26 14:11:52



“不要给公司员工寄送任何形式的卡片、现金或礼物,一旦发现,永不合作。”董宇辉高调反腐,在直播电商行业引发广泛关注。业内,“送礼文化”积弊已久。

今年5月,北京海淀检察院发布《反商业腐败检察工作白皮书(2020-2024)》。近五年,海淀检察院办理的商业腐败犯罪案件中,互联网或者其他高新科创行业领域案件共计943件1490人,案件占比75.26%。特别是电商领域,一些工作人员掌握了“流量”“数据”权力后,引发新的腐败犯罪。例如,直播平台的推荐位设置、电商平台的店铺排名等,在商铺引入、资源投放、违规控评等方面存在一定权力寻租空间,具有流量分配权限的人员能够为特定对象提供更多流量扶持,滋生腐败犯罪侵害企业利益的同时,也变相侵害平台消费者的权益。

对选品人而言,明面上,佣金和坑位费是公司的;私底下,权钱交易、“刷单造假”、第三方代理等成了这些“内鬼”满足自己荷包的手段。

客观来说,权力失控,很大程度上源于直播带货特殊的商业模式。头部主播或明星往往只负责出镜,他们对产品的了解极其有限;成千上万个SKU的筛选工作,完全依赖于背后的选品团队。甚至,这些“守门人”知道行业变化太快,“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存有“捞一笔就走”的投机心理。结果,鼠屎污羹,劣币驱逐良币,最终受害的是消费者和整个直播行业。

如何破局?企业将廉洁条款写入合同,开通专属举报通道;招商人员全部使用指定通信工具,流程透明化、公开化。在选品等关键环节,企业可多设置一些群决策机制,比如:多方推荐、投票选择、关键岗位轮岗等管理机制。还有,美腕公示“无选品绿色通道”的做法也值得推广。

同时,行业共治很重要。建立选品人员“黑名单”制度,将行贿品牌方纳入行业禁入名单。监管部门需将选品流程透明度纳入合规检查,利用大数据,强化常态化监管。

流量再旺,不能冲垮规则堤坝;利益再厚,不可触碰廉洁红线。直播电商的健康发展,既需从业者提升职业素养、守住底线,更要制度与技术织密反腐网络,让流量真正服务于消费,而非沦为少数人的“提款机”。

原标题:《微言 | 直播间选品:别让流量成为贪腐温床》

栏目主编:范兵、张裕

本文作者:文汇报 付鑫鑫

题图视觉中国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