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阿里的“AI转身”是一次战略升维 | 商业快评

IP属地 中国·北京 封面新闻 时间:2025-11-26 12:21:45

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

11月25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6财年第二季度业绩,在旺盛的AI需求推动下,阿里云整体收入同比强劲增长34%,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9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

本季度,通过持续的高强度战略投入,阿里全栈AI能力显著升级,AI基建、AI模型、AI原生应用等领域全面开花。近日,基于全球领先的AI模型和生态场景优势,阿里全力入局AI To C领域,千问App公测一周新下载量就突破1000万,成为增长最快的AI应用。

在随后的财报分析师电话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分享AI战略进展,阿里正在AI to B 和AI to C两大方向齐发力——在AI to B领域,做世界领先的全栈AI服务商,服务千行百业不断增长的AI需求;在AI to C领域,基于性能领先的AI模型和阿里生态优势,打造面向C端用户的AI超级原生应用,推动AI从千行百业到人人可用。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做电商起家的阿里巴巴集团会把目光聚焦在AI?

众所周知,不仅仅是阿里巴巴,基本所有的电商平台的电商主业面临增长压力,急需新的创新业务补足电商短板,而阿里巴巴集团的AI业务连续9个季度三位数收入增长,成为新增长引擎。

根据财报显示,To B(企业云服务)、To C(千问App)双线发力,覆盖企业智能化升级与个人AI助手需求,市场规模呈指数级扩张。

从技术层面来看,To B端:全栈AI能力(混合云增速超20%23 + 金融云份额提升)服务产业数字化,直接拉动云收入增长34%1。To C端:千问App依托阿里生态(淘宝/支付宝/高德),实现“工具→场景→消费”闭环,例如旅行规划直达酒店预订,问答结果嵌入购物链接。将技术优势(百灵大模型、Agentic架构)转化为可规模化的商业场景,打破“技术强但落地弱”的困局。

同时,阿里巴巴也在技术领域构建护城河,从“云厂商”到“AI操作系统”转变。阿里云在中国AI云市场份额超第二名至第四名总和23,To B服务奠定底层能力;千问App以“会聊天能办事”定位(生成应用、多模态交互)5,抢占C端用户入口,形成“B端基础设施 + C端超级应用”的生态壁垒,远超纯云服务或纯聊天机器人的单点价值。

在阿里巴巴的下一步规划中,千问App国际版即将上线5,依托全球最强开源模型Qwen3,直接挑战ChatGPT的C端市场。其核心优势在于:免费策略(对标ChatGPT付费模式);场景渗透力(电商/本地生活/文娱生态协同)。若能成功打开海外市场,将成为中国首个实现“技术+产品”双出海的AI巨头。

千问APP的爆火,也让市场看到,阿里巴巴正在定义下一代人机交互范式。千问App的“灵光闪应用”功能(30秒生成可交互工具)正在改写应用开发生态:用户需求 → 自然语言描述 → 实时生成应用(如养车成本计算器);取代传统App商店模式,实现“需求即工具”的零门槛创造。该能力若开放API接入支付宝/钉钉等生态,可能催生“AI原生应用商店”,颠覆现有移动互联网格局。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阿里巴巴正在成为AI时代的“基础设施运营商”。To B侧:通过金融云、政务云占位核心行业数据节点,为AI大模型提供训练燃料;To C侧:千问App用户量爆发(参考“灵光”4天百万下载)将反哺模型优化,形成数据飞轮。最终将掌控企业智能化升级(B端)与个人数字生活(C端)的双重入口,成为堪比移动互联网时代“水电煤”的AI基础服务商。

由此可见,阿里的“AI转身”是一次战略升维。

短期看,AI业务已成业绩增长新引擎(云收入+34%、AI产品持续三位数增长);长期看,“B+C双轨”战略若执行到位,阿里将从“电商平台”蜕变为AI时代的基础设施与生态规则制定者。其终极想象力在于:通过定义企业如何用AI、个人如何玩AI,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操作系统。这一转型若能成功,阿里市值天花板将被彻底打开。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