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城改社区换届迎来巨大变化

IP属地 中国·北京 识局 时间:2025-11-24 20:19:41


文/子安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又到一年社区换届时,而城改社区换届工作绝对是让地方最头疼的场景。

多年前,那些临近改造的城改社区,每次换届都堪比一场激烈的 “角力赛”。

某中部城市曾有调研显示,城改启动前的社区换届中,单个社区平均出现 12 名候选人竞争居委会主任职位,背后往往牵扯家族势力博弈与利益群体站队。

之所以竞争如此白热化,根源在于城改背后巨大的利益空间 —— 一个城改项目资金动辄数以亿计,即便只是承接其中的土方工程,也能获得可观收益。

社区负责人的位子自然成了众人争抢的 “香饽饽”,也让城改社区换届始终是基层治理中的不稳定因素。

时至今日,随着建设局陆续更名为城市更新局,全国多数地区的城中村改造已基本完成使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这一变化直接引发了城改社区的根本性变革:利益结构被重塑,核心职能从 “协助改造” 转向 “社区治理”。

以往,城改社区核心工作围绕改造项目展开,小到政策传达、大到工程协调,每一项都与巨额资金流转相关。而如今,改造任务落幕,社区工作重心变成了处理城改遗留问题与提供日常服务。

广州某城中村完成城中村改造后,社区需统筹 15 处老旧厂房的盘活事宜,仅历史遗留的物业产权纠纷就多达 27 起,且无大额资金注入支撑。利益空间消失,且遗留问题麻烦不断,让曾经趋之若鹜的逐利者纷纷退场。

职能转变带来的最直观影响,是城改社区换届竞争压力的 “断崖式下降”。

西部某省区民政部门数据显示,2021 年该市城改社区换届平均候选人比例为 1:8.3,而 2024 年这一比例降至 1:2.1,部分完成改造的社区甚至出现 “等额选举” 的情况。

这种变化恰恰净化了换届生态:那些只想借职位谋取私利的人,因无利可图主动放弃。而真正愿意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人,有了更多脱颖而出的机会。

竞争压力小了,并不代表人好选了。

一方面,城改社区中青年群体结构已发生巨变。如今的年轻人大多接受过大学教育,就业选择更多元,更倾向于去大城市或企业发展。

太原某城改社区换届摸排显示,社区内35 岁以下本科毕业生共 126 人,仅有 8 人表示愿意考虑社区工作,且均明确拒绝在 “抬头都是亲戚” 的本土社区任职。

另一方面,“学历升、年龄降” 的换届要求进一步压缩了选人空间。更现实的是,社区工作的待遇与发展空间难以留住年轻人 。社区,更多是年轻人“上岸”的一块跳板而已。

破解选人难题,首要之举是提前摸排精准对接。提前将条件符合且有意向人员登记在册,以防无人可选。

除了摸清底数,还要打破“村人治村”的传统观念,积极引入外来专业力量。尤其是城改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用房等集体资产管理工作,急需专业力量介入。

同时不应死板要求选人标准,对一些城改社区“能人”,还是要积极吸收。

从 “神仙打架” 到 “精准寻人”,城改社区换届的变化,本质上是基层治理从 “利益导向” 向 “服务导向” 的深刻转型。相信如果选人合理,配强队伍,城改社区将会远离不稳定,更加充满尊重和爱。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