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奥特曼的焦虑:谷歌用了两年追上OpenAI,真正的威胁才刚刚开始

IP属地 中国·北京 DeepTech深科技 时间:2025-11-24 20:14:01

两年前,面对 GPT-4 的强势,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曾在《Hard Fork》播客中自嘲谷歌像是开着一辆“改装的本田思域”在赛道上勉强追赶。但现在,这辆车已经换上了名为 Gemini 的全新引擎,摇身一变,成了维斯塔潘座下那辆呼啸而过的 F1 赛车。

上个月,一封内部备忘录在 OpenAI 员工之间流传。CEO 山姆·奥特曼 Sam Altman)在这份文件中罕见地承认,谷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进展可能会给公司带来“暂时的经济逆风”。这家一直被视为这波 AI 浪潮代名词的公司,正面临着来自谷歌的严峻挑战。

而吹来这场逆风的,就是本月 18 日谷歌正式发布的 Gemini 3 系列模型,这款模型在多项基准测试中取得了业界领先的成绩。

更关键的是,Gemini 3 在代码生成和自动化任务处理方面表现优异,而这恰恰是当前 AI 商业化最重要的收入驱动领域。


图丨Gemini 3 的基准测试结果(Google)

在奥特曼的备忘录中,他特别提到 OpenAI 的研究人员听说谷歌创建了一个新的 AI 系统,这个系统在开发方式上似乎已经超越了 OpenAI。

他坦言“我们知道有些工作要做,但我们正在快速追赶”,同时警告员工“我预计外界的氛围会在一段时间内变得艰难”。这种措辞对于一直以技术领导者自居的 OpenAI 而言,实属罕见。

真正让 OpenAI 感到压力的,是谷歌在预训练(Pretraining)这个 AI 开发基础阶段取得的突破。在推出 GPT-5 之前,OpenAI 的员工发现,Scaling Law 在他们这里似乎没有那么有效了,他们在预训练阶段对模型所做的调整“在模型规模较小时有效,但随着模型规模扩大却不再奏效”。

作为应对,OpenAI 正在开发一个代号为“Shallotpeat”的新模型,试图修复预训练过程中遇到的 Bug。

但与此同时,谷歌已经在这条赛道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种技术差距的拉近无疑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毕竟,OpenAI 最近获得的 5,000 亿美元估值,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其技术领先地位的基础之上。

更让人关注的是两家公司截然不同的财务状况。OpenAI 虽然是史上增长最快的企业之一,今年的收入预计将达到 130 亿美元,比 2022 年几乎为零的收入实现了惊人飞跃。


(Nano Banana Pro)

但与此同时,这家公司也在以同样惊人的速度烧钱。未来几年,OpenAI 预计将消耗数千亿美元的资金来追求人类级别的 AI,同时还需要花费数千亿美元租用服务器。

哪怕奥特曼可以借助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循环资本”手段在英伟达、甲骨文之间玩击鼓传花,但需要实打实付出的资本依然不是个小数目。

相比之下,谷歌的财务状况要从容得多。这家市值达 3.62 万亿美元的科技巨头,仅在过去四个季度就产生了超过 700 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

虽然 ChatGPT 可能会蚕食谷歌搜索的部分市场份额,但谷歌的整体财务表现反而在改善,部分原因是其蓬勃发展的云业务,而 OpenAI 和其竞争对手 Anthropic 都是这项业务的大客户。

这种财务上的差异已经引发了公开市场投资者的质疑。他们开始怀疑,OpenAI 前所未有的收入增长速度,是否足以抵消对其未来现金消耗的担忧。据报道,OpenAI 在 2025 年上半年录得 135 亿美元的净亏损,虽然其中一半以上归因于可转换权益的重新计量,但仅运营亏损就达到约 80 亿美元。

更关键的是,谷歌的 AI 投入本质上是防御性的,即便 Gemini 不能直接赚钱,只要它能保护搜索业务不被 ChatGPT 侵蚀,这笔投资就是值得的。这种“负向收益”的商业逻辑,是其他公司无法复制的。

这种资本结构上的差异,导致了战略选择的根本分歧。OpenAI 必须追求快速变现,所以它把大量精力放在消费级产品 ChatGPT 上,试图用 2,000 万付费用户的订阅费支撑公司运转。

而谷歌可以慢慢培养 Gemini 的生态,把它免费或低价嵌入到各种产品中,用规模而非价格来获取市场份额。长期来看,后者的耐力显然更强。

谷歌的复兴对 CEO 桑达尔·皮查伊来说是一次证明。过去三年,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被指责行动迟缓、官僚主义、错失 AI 良机。但他的两个关键决策在今天看来具有战略决定性。

首先是他此前强行将 Google Brain 和 DeepMind 合并,结束了谷歌内部长达十年的“赛马机制”,集中力量办大事。

另一件事则是去年谷歌斥资近 30 亿美元将出走创业的 Noam Shazeer 请回公司。当时这笔交易被批评为“绝望的举动”,但现在看来,这可能是谷歌翻盘的关键一手。作为 Transformer 论文的核心作者之一,Shazeer 的回归极大地加速了 Gemini 项目的迭代速度。


图丨Noam Shazeer(Noam Shazeer)

这些举措现在看来都获得了回报。Gemini 应用目前拥有 6.5 亿月活跃用户,而 AI Overviews 功能已经拥有 20 亿月度用户。

不过,OpenAI 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谷歌。另一个同样强大的威胁来自 Anthropic。据报道,这家深耕企业市场与编程领域的公司今年通过 API 向软件开发者和企业销售 AI 的收入可能会超过 OpenAI。

Anthropic 的崛起速度令人瞠目。根据该公司 9 月发布的公告,其年化收入在 2025 年 8 月突破了 50 亿美元,而在同年年初这个数字还仅为 10 亿美元。更关键的是,Anthropic 约 80% 的收入来自企业客户,而 OpenAI 的这一比例要低得多。

这种 B2B 优先的策略似乎正在奏效,Anthropic 在 API 业务上的收入预计今年将达到 38 亿美元,是 OpenAI 预期的 18 亿美元 API 收入的两倍多。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Claude Code 的表现。这个针对开发者的产品自今年 5 月全面推出以来,使用量在短短三个月内增长了 10 倍以上,目前已经产生了超过 5 亿美元的运行率收入。

GitHub Copilot、Cursor 等主流开发平台都已经采用了 Claude 模型作为其 AI 助手的核心,这让 Anthropic 在企业开发者市场这一最高价值的 AI 细分市场占据了有利位置。

面对这些挑战,奥特曼在备忘录中试图为员工打气。他表示 OpenAI 将在未来几个月取得进展,并强调公司要专注于“非常雄心勃勃的赌注”,即使这意味着在当前阶段会“暂时落后”。这些押注包括利用 AI 生成可以训练新 AI 的数据,以及后训练(Post-training)技术,比如强化学习。

奥特曼私下和公开场合都在谈论公司对自动化 AI 研究本身的押注,作为加速突破的一种方式,包括让 AI 在从能源、生物技术研究到医疗保健的所有领域超越人类的能力。

他在备忘录中写道:“我们需要在短期竞争压力下保持专注。我们作为一家公司已经建立了足够的实力来应对其他地方推出的优秀模型。但让我们大部分研究团队专注于真正实现超级智能是至关重要的。”

不过,市场的现实是残酷的。OpenAI 现在必须同时做好三件极其艰难的事情:成为最好的研究实验室、最好的 AI 基础设施公司,以及最好的 AI 平台/产品公司。

这种“三位一体”的战略固然全面,但也意味着巨大的资源消耗和管理挑战。相比之下,谷歌可以依托其现有的庞大基础设施和产品矩阵进行 AI 整合,而 Anthropic 则可以专注于企业级 API 服务这一高利润市场。

竞争格局的变化也反映在使用数据上。根据 OpenAI 的说法,ChatGPT 的周活跃用户已经接近 8 亿。但一系列数据表明,这 8 亿用户中只有大约 5% 是付费订阅者,尽管这个转化率高于 AI 行业 3% 的平均水平,但仍然意味着 OpenAI 的大部分用户并未直接贡献收入。

而 Anthropic 虽然 Claude 的月活跃用户只有 1,890 万(据 SaaStr 七月公布的数据),约为 ChatGPT 用户基数的 5%,然而,这个较小且更集中的受众创造的营收,却已经达到了 OpenAI 营收的 40% 左右。


图丨 OpenAI 和 Anthropic 的收入对比(SaaStr)

而且更关键的是,AI 行业的盈利模式至今仍未完全清晰。除了销售训练和推理芯片的英伟达,几乎没有 AI 公司实现真正的盈利。OpenAI、Anthropic、谷歌的 AI 部门都在大举投资,期待未来的回报。

这种“先投入、后收获”的模式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I 技术本身的发展轨迹。如果通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道路比预期更长,那么财务压力就会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从这个角度看,谷歌的资源优势可能是决定性的。该公司不仅有充足的现金流支撑长期投资,还能够将 Gemini 无缝整合到搜索、YouTube、Gmail 等数十亿用户日常使用的产品中。

奥特曼在备忘录结尾写道:“我不想让这份备忘录成为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我们作为一家公司做得非常好……我预计这种情况会持续下去。”

他补充说:“我们不得不同时做这么多困难的事情——最好的研究实验室、最好的 AI 基础设施公司和最好的 AI 平台/产品公司——这确实很糟糕,但这就是我们的命运。而且我不会想和任何其他公司交换位置。”

但市场不会只看态度,更要看结果。OpenAI 下一步的关键是能否在预训练技术上取得突破,以及能否在保持技术创新的同时实现更健康的财务状况。谷歌的反攻提醒了整个行业一个简单的事实:在资本密集型的 AI 竞赛中,深厚的资源储备和广泛的产品生态可能和尖端的算法创新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当前 AI 领域的竞争态势正在从 OpenAI 的一家独大演变为多强并立。谷歌凭借 Gemini 3 重新夺回了部分技术高地,Anthropic 则在企业级市场开辟出独特的价值区间,而 OpenAI 虽然仍保持着品牌和用户规模的优势,但技术领先的护城河正在被逐步填平。

这种变化对整个行业而言或许是好事——竞争会激发创新,也会让 AI 技术更快地走向成熟和普及。但对 OpenAI 来说,接下来的几个季度将是决定性的。能否在技术上重新拉开差距,能否在财务上找到更可持续的模式,将直接影响这家曾经的 AI 先锋能否继续引领行业前行。

奥特曼口中的“艰难氛围”或许才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

1.https://www.theinformation.com/articles/openai-ceo-braces-possible-economic-headwinds-catching-resurgent-google?rc=jn0pp4

2.https://www.saastr.com/anthropic-may-never-catch-openai-but-its-already-40-as-big/

3.https://www.saastr.com/openai-crosses-12-billion-arr-the-3-year-sprint-that-redefined-whats-possible-in-scaling-software/

4.https://www.theregister.com/2025/10/15/openais_chatgpt_popular_few_pay/

5.https://www.ben-evans.com/presentations

运营/排版:何晨龙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