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5年前按住的雷,终于还是爆了。
近日,上市公司雪浪环境发布公告,收到债主发来的通知书,对方已告到法院,申请对公司进行破产重整。
破产重整是上市公司的最后一层保护,但凡有其他办法,都不会走这一步,可见,雪浪环境的问题已经无法自行解决了。
雪浪环境现在的实控人是江苏常州市国资,5年前才从无锡老板杨建平一家人手中接过一堆问题的雪浪环境。
国资当时是以纾困者的身份入场,目的是要把雪浪环境拉出泥潭,然而事与愿违,如今5年过去,问题却越来越糟,以至于债主都坐不住了。
倒是创始人杨建平一家在最恰当的时间点,做出了最恰当的选择,一家五口套现12亿离场,把问题留给了国资。
如今,杨建平虽然仍持有雪浪环境的股份,但有了之前的12亿保底,雪浪环境要怎么重整,都无关紧要了。
![]()
雪浪环境主营垃圾焚烧发电,众所周知,环保行业在中国的发展都是从政府补贴开始的,而这也正是杨建平踩中的节点。
“雪浪”二字源于江苏无锡当地的一个地名,如今的无锡滨湖区雪浪街道,以前叫雪浪乡、雪浪镇,杨建平正是这里的人。
杨建平一直是干机械的,80、90年代在无锡机械厂干了10多年,掌握了相关供应链资源之后就自立门户办了一个雪浪输送机械厂,这就是如今雪浪环境的最早前身。
所谓输送机械,简单点说就是传送带,正是靠着传送带这个生意,杨建平攒下了第一桶金,而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就要用到传送机械,于是杨建平由此了解到了垃圾焚烧发电的机会。
我国垃圾焚烧发电从1988年才开始起步,早期用的都是进口设备和技术,成本高,运营难,很难市场化。
后来随着我国制造水平的飞速提升,国产设备逐渐替代了进口设备,国内垃圾焚烧产业才开始快速发展。
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是2006年,那一年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这个文件对垃圾焚烧发电定了上网价,还定了补贴标准。
![]()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杨建平关掉了输送机械业务,转而跨入了垃圾焚烧发电行业。
垃圾焚烧是个特种行业,是需要经过特许才能经营的,加上前期投入比较大,往往就形成了一个区域只有一家企业的情况,有区域垄断性的特征。
所以,杨建平拿到特许经营许可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拿到了一个地方的独家经营权,在各种政府补贴下,自然迅速发展壮大。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粥多僧少。
本世纪初我国刚开始大力发展垃圾焚烧发电的时候,全国只有几十家垃圾焚烧发电厂,我们的很多城市是被垃圾围起来的,根本烧不完。
所以,雪浪环境一度睡了很久的宽床,活得相当滋润。
2014年,雪浪环境踏着春风成功上市,杨建平一家也一跃跨入了亿万富豪的阵营。
而上市之后,为了讨资本欢心,雪浪环境也和多数上市公司一样,走上了并购扩张的道路。
2014年收购了无锡工业固废,2015年收购了江苏汇丰天佑环境,2019年收购了南京卓越环保,2020年又收购了上海长盈环保。
并购就像暴饮暴食,长胖很容易,但是不是变强了就不好说了。
![]()
最重要的是,2018年之后地方财政的风向变了,企业融资难了,资金开始紧张了。
同时,政府对垃圾焚烧发电的补贴也不是永久的,而是有年限的,根据2006年的文件,补贴最长期限15年,还限定了可以补贴的总发电量,如果超过了总发电量的部分,即使不到15年也不补贴了。
双重压力下会有什么危机,在行业里浸淫了多年的杨建平是清楚的,于是,2019-2020年,杨建平家族分两次向常州国资转让了控制权,套现了9.4亿。
而常州国资刚接下雪浪环境的2020年,就迎来了巨额亏损,亏了3.3亿,杨建平留下的问题也开始一一暴露。
当然,国资一开始接盘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地方民营环保企业的问题,毕竟,环保都是个必须长期干,也是可以长期干的行业。
不过,国资还是低估了行业变化的幅度,垃圾焚烧发电厂居然有一天过剩了。
据2025年的统计,全国垃圾焚烧发电厂超过1000家,全中国的垃圾都不够烧了,大部分发电厂的平均产能利用率仅60%。
这在雪浪环境的财务数据上体现得更直接,2016年时,雪浪环境的毛利率高达33%,而2024年只有4.27%,2024年,雪浪环境又巨亏了4.6亿。
![]()
连续亏损,雪浪环境的资产负债率逐年飙升,截至2025年三季度已逼近94%,就快资不抵债了,债主当然坐不住了。
如果破产清算,大家都拿不到钱,所以,告到法院申请破产重整是最好的出路。
而杨建平家族在让出控制权后,没有闲着,又陆续套现了2个多亿。
如今雪浪环境的股东信息显示,杨建平家族仍然还持有14.29%的股权,按当前股价测算,市值约2.9亿。
如果雪浪环境重整成功了,说不定还不止2.9亿,所以,如何重整不是杨建平家族需要担心的。
而常州国资面临的则可能是失去实控人的地位。
当然,也不排除自己重整自己,自己还当老板,再赌一次。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