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水产刚被清出中国市场,隔壁印度就热血沸腾了。
中国宣布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后,印度水产商的股价就像打了鸡血,一天涨了11%,印度媒体更是吹得天花乱坠,说中国市场的大门已经向印度彻底敞开,仿佛下一秒就能占领中国水产市场,赚得盆满钵满了。
印度水产为何盯上了中国市场?恒河水养出来的印度虾,真能征服中国消费者吗?
![]()
三哥之所以如此兴奋,根本原因还是他们的经济压力太大了。
尤其是特朗普的关税战,给了印度当头一棒,50%的惩罚性关税砸下来,印度对美出口连续两个月大幅下滑。
10月份,印度对美出口又降了8.6%,贸易逆差飙到了416亿美元,又创历史新高。
而且别忘了,美国是印度水产最大的出口市场,能占到出口总额的3成以上,像沃尔玛、克罗格这些大超市,都是印度水产的大客户。
但因为特朗普的关税战,印度水产销路受阻,都要烂在池塘里了,三哥急需打开新的市场。
而中国水产市场,在三哥眼中就是一个超级金矿,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中国海鲜进口额一年超过600亿美元,其中日本原本占据20%的市场份额,现在日本被迫退出,就留下了120亿美元的缺口。
所以一看中国不买日本水产了,印度当然兴奋极了,觉得终于能找到接盘侠了。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印度水产的实力不容小觑,尤其是虾类,印度以对虾和黑虎虾为主,生产规模和出口规模都非常大,已经在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厄瓜多尔了。
![]()
莫迪政府还专门搞了一个扶持计划,投入2005亿卢比,要提升印度水产的全链条竞争力。
去年印度水产出口总额74亿美元,其中40%都是冷冻虾,印度虾去年产量超过93万吨,出口量高达71.6万吨,这其中12万吨都卖给了中国,让中国成了印度虾的第二大出口市场。
但问题是,印度虾一边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另一边却是争议越来越大。
印度虾最大的优点就是便宜,比厄瓜多尔虾的价格低一大截,跟国产虾相比,更是便宜30%以上,所以在批发渠道很有竞争力,比如预制菜,为了压缩成本,很多商家都喜欢采购印度虾,简单加工以后跟饭菜一起出售,反正消费者也不知道虾的产地。
但在传统的商超和线上零售渠道,印度虾卖得并不好,尽管价格便宜,但商家都得把产地写在不显眼的角度里,要么就以南美白虾的名义,在超市里散装出售,否则一旦让消费者知道这虾来自印度,就肯定卖不动了。
为什么呢?
关键还是因为三哥已经脏出名了,让人一听就胆寒。
一提到印度水产,人们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恒河水,三哥的这条母亲河,里面不仅排满了生活污水和粪便,还有沿岸工业城市排放的废水,再加上印度教的水葬习俗,里面尸体也泡了不少,这导致恒河水常年微生物泛滥,大肠杆菌超标2500倍,重金属污染也很严重。
![]()
这样的水里养出来的虾,消费者一听就犯恶心,哪还能下得去嘴?
当然,印度虾并不都是恒河水里长大的,大多数的印度虾,其实来自安得拉邦等南部地区,这里有大量的水产养殖区,但问题同样不少,在脏乱差的高密度养殖环境下,水质不达标,滥用抗生素,都是常见问题。
比如2021年12月,湛江国联水产从印度进口了17吨冻虾,就因为检出了呋喃唑酮被拦截。
2024年12月,又是因为呋喃唑酮,德国通报印度出口的冻虾不合格。
今年9月份,爱尔兰也通报了印度出口的冻虾不合格,还是因为呋喃唑酮。
![]()
呋喃唑酮是啥东西呢?
就是一种抗生素,说白了就是一种兽药,防止水产大面积死亡的,在中国已经被禁用了。
可见印度虾的质量是啥水平,三哥如果不能解决卫生问题,就算价格再便宜,也只能偷偷地卖,那么就注定了在中国的市场空间非常有限,能卖的渠道已经都卖了,不能卖的渠道永远都卖不动,即便中国切断了日本水产进口,恐怕也不会给印度太多的机会,毕竟食品安全才是第一位的,大家宁可多花点钱,也要买放心的。
其实清退了日本水产以后,中国的选择还有很多。
比如厄瓜多尔虾,口碑一直都很不错,东南亚各国的货源也很充足,更关键的是,中国国产养殖虾的规模越来越大了,去年国产产量高达166万吨,活虾市场基本被国产包圆了,冰鲜虾也是以国产为主,只有冻虾进口的多一点,但进口量也在逐年下降,去年就从117万吨降到了104万吨。
![]()
一边是越来越靠谱的本土活虾,另一边是口碑堪忧的印度冻虾,这就不是什么选择题。
说到底,中国根本不需要从印度进口那么多的虾,三哥想靠中国市场逆风翻盘,显然是打错算盘了。
国际贸易不是菜市场抢摊位,你走了我就能来捡漏,最关键的还是硬实力,质量稳定、口碑极佳、供应链完善,这些才是立足的根本。
可惜的是,印度虾一样都不占,当然不可能征服中国的消费者。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