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煜明出品|天下财道
昔日的光环渐褪,城商行的"老大哥"正站在十字路口。
近日,北京银行(601169.SH)发布的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1.08%、0.26%;其中,第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5.71%、1.85%。
![]()
(公司三季报)
看似平淡的财报,却颇为引人关注。这是继2025年中期多方位被江苏银行赶超后,北京银行与江苏银行的盈利差距继续拉大,甚至被资产规模更小的宁波银行赶超的严峻现实。
从曾经一骑绝尘的 “城商行领头羊”,到如今步履维艰的 “追赶者”,北京银行究竟发生了什么?何时重新王者归来?
业绩疲态
北京银行全称是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1月,在原北京90家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而成,为首批试点组建的城市商业银行之一。2007年9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主营业务是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资金业务及其他金融服务的研发和提供。
![]()
(同花顺iFinD)
近年来,受净息差下行压力等因素影响,北京银行业绩承压,尤其净利增速明显呈放缓态势。
财报显示,2022-2024年,该行营业收入分别为663亿元、667亿元、699亿元,同比增长0.0015%、0.66%、4.81%;净利润分别为248亿元、256亿元、258亿元,同比增长11.4%、3.49%、0.81%。
![]()
(同花顺iFinD)
![]()
(同花顺iFinD)
进入2025年,北京银行营收与净利的增长仍显乏力。财报显示,该行前三季度营收516亿元,同比下降1%,净利润为211亿元,微增0.26%。
分季度来看,变化更清楚。北京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71亿元、191亿元、154亿元,同比增长-3.18%、5.12%、-5.71%;净利润分别为77亿元、74亿元、60亿元,同比增长-2.44%、5.11%、-1.85%。
不难看出,第二季度好不容易迎来的止跌回升,却在第三季度迅速 “熄火”,盈利能力再次掉头向下。
利息收入作为北京银行营收的 “压舱石”,占比超过八成,其表现直接决定了业绩基本面,可如今这块 “压舱石” 却出现了松动。
近年来,北京银行净息差水平下滑态势明显。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北京银行净息差分别为1.83%、1.76%、1.54%、1.47%,2025年上半年该数据下降至1.31%。三季报显示,该行前三季利息收入903亿元,同比下降2.69%。
北京银行也有亮点,非息收入看上去增长不错,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约33亿元,同比增长近17%。但占比仅为6%,对利润拉动作用有限,有些“杯水车薪”。
![]()
而投资业务波动,成为北京银行业绩的另一个“拖累”。财报显示,其前三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从上年同期的2亿元转为约 -12亿元,对利润形成了显著影响。
![]()
(三季报)
北京银行的处境,放在横向对比来看,是个什么情况呢?
2025年前三季度,A股17家上市城商行中,14家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双增,仅三家收入负增长,北京银行是其中之一;北京银行的净利润增速(0.26%),也比行业中值(6%)低很多。
![]()
(同花顺iFinD)
![]()
(同花顺iFinD)
因何掉队
作为曾长期领跑的城商行标杆,北京银行自2022年起核心指标优势逐渐瓦解,盈利能力先后被江苏银行、宁波银行赶超,还面临一些其它方面的经营压力。
在2025年中期,北京银行被江苏银行多方面赶超,遗憾失去坚守18年的“城商行一哥”宝座,且与江苏银行的差距持续拉大。截至9月末,江苏银行资产总额近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4.68%,前三季度营收672亿元、净利润306亿元,同比增长7.83%、8.32%。
与此同时,宁波银行盈利能力也后来居上。截至9月末,宁波银行资产总额3.58万亿元,虽与北京银行相差1.31万亿元,但该行前三季度营收550亿元、净利润224亿元,同比增长8.32%、8.39%。无论营收、净利的绝对值还是增速,均超越北京银行。
![]()
(同花顺iFinD)
![]()
(同花顺iFinD)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
当然有一定的外部因素可循。江苏地区制造业发达、重大项目落地多,信贷需求强劲。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江苏社会融资规模、新增贷款增量均居全国第一。9月末,江苏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8万亿元,同比增长9%,高出同期全国增速近3个百分点。而北京市场9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万亿元,同比增长不足8%。
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北京银行资产扩张质量问题值得重视,前三季度高速扩表主要依赖金融投资和存放同业,而江苏银行扩表核心是信贷业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江苏银行生息资产同比增速为26.3%,比北京银行的22.8%高出3.5个百分点,盈利效率超过北京银行。
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北京银行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三季报显示,北京银行还面临资本消耗与补充失衡的问题。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年初8.95%降至8.44%,下降0.51个百分点,创近五年最大单季度降幅。这源于风险加权资产与核心资本增速剪刀差,前者增速8.28%,后者仅2.16%,二者增速差达6.12个百分点,资本消耗远超补充的速度。
![]()
(三季报)
不仅如此,北京银行风险抵御能力也在逐步减弱。截至2025年9月末,不良贷款率1.29%,只较年初微降0.02个百分点,但拨备覆盖率195.79%,较年初大降12.96个百分点,削弱了未来以丰补歉的能力。
![]()
(三季报)
北京银行还出现“以债补资”倾向。三季度应付债券规模从年初的5481亿元激增至7056亿元,增幅超28%。债券利息支出增加,将侵蚀利润空间。
![]()
(三季报)
北京银行行长戴炜在中期业绩会上强调“扩大低成本存款来源”。根据财报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北京银行存款本金总额26355亿元,较年初增长7.60%,而江苏银行和宁波银行存款本金的增速分别为20.22%和11.52%。
总的来看,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高低,与风险定价和资产质量管控水平密切相关。北京银行在这些方面,仍需提升相应的能力。
破局之困
对企业来说,管理层稳定与战略连贯性极为关键。2022年初,北京银行迎来了新任董事长霍学文。此后,管理层出现较大调整。
2023年5月,戴炜北京银行副行长任职资格获批;2025年5月,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同意聘任戴炜正式出任行长。
![]()
(公司公告)
此外,2022年以来,北京银行的首席财务官、首席风险官、首席信息官以及副行长等核心管理岗位也迎来新面孔。
面对日趋激烈的同业竞争,以及“城商行领头羊”位置的丢失,北京银行也在努力追赶。自霍学文上任以来,北京银行已开启从业务到战略的一系列变革。
北京银行在行业内率先提出打造“专精特新第一行”,大力推进科技金融业务。截至三季度末,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达4377亿元,较年初增长20%。
然而,因为政策导向、风险收益错配和市场需求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北京银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虽有增长,一般而言收益率却较传统对公贷款低。而且,科技企业多数处于创新行业、风险也较高,未来容易形成不良隐患。
为突破发展瓶颈,面对宏观经济和信贷市场变化,北京银行也在积极开拓长三角市场。今年上半年,该行长三角地区营收占比达11%,但京津冀环渤海市场贡献仍高达77%的营收。
![]()
(半年报)
进一步观察北京银行的南下布局,也存在不少压力。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末,北京银行长三角地区信贷较年初增长10.66%,但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的整体贷款增速分别为16.38%、13.47%、10.41%;可见北京银行在长三角区域的竞争能力仍难以超越本地银行。
合规经营是公司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石。2025年9月末,北京银行因贷款分类不准确、金融投资业务减值准备计提不充足等违法违规行为,被北京金融监管局处罚。据媒体报道,北京银行近5年被罚金额已接近1亿元。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网站)
在2025年5月,北京银行南昌分行因贷款管理不到位、违规调整还款计划、贷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被罚款170万元,南昌高新支行因贷后管理不到位被罚款30万元,南昌红谷滩支行因贷后管理不到位被罚款40万元。
此外,北京银行还面临悬而未决的重大诉讼风险。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作为被告且争议标的在人民币1000万元以上的尚未了结的诉讼、仲裁案件共14宗,涉及金额约人民币约66亿元。也为该行经营发展埋下了隐患。
![]()
(半年报)
种种经营上的压力,最终会反映到二级市场上。截至11月21日,北京银行报收于5.74元/股,较7月高点下挫近20%,市值为1214亿元。
![]()
(同花顺iFinD)
在股吧里,有不少股民情绪低迷。
![]()
(东财股吧)
另据天眼查显示,北京银行自身风险557条,周边风险40287条,预警提醒3715条。
![]()
(天眼查)
事实上,北京银行的境遇折射出传统城商行转型的难题。在利率下行、竞争加剧、监管趋严等多重压力下,如何迎难而上,正面临着诸多考验。
当然,北京银行也有自身特长所在。比如,综合实力依然较强,在业务创新、拓展客群生态、综合化经营等方面也还有一定的优势。公司还大力推进数字化目标,将人工智能融入业务流程与客户服务。
只是,要想重新夺回失去的桂冠,并非一朝一夕的努力,就可以毕其功于一役。未来,北京银行能否迎来“深蹲”之后的业绩起跳?转型将走向何方,效果又会如何?何时才能再度坐上“城商行一哥”的位置?《天下财道》将持续予以关注。
免责声明:文章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