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量子白热化竞赛到企业技术突围,从路线之争到商业化近在咫尺,量子技术已迎来重要拐点。以“百年量子 智启未来”为主题的量子计算论坛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合肥硅臻芯片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任希锋重磅抛出“量子科技何以诱人”之问!
与此同时,2025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举办期间,硅臻首发基于硅光集成芯片的通用可编程量子计算机,这不仅是企业深耕“科研-产品-产业”完整技术闭环的实力彰显,更揭开光量子计算未来商业化的无限想象。集微网就此对话任希锋教授,解析全球量子竞赛白热化角逐之下,中国企业如何点亮“科技树”?这场关乎下一代信息技术核心的革命,已行至何处?
论坛解读:“量子科技何以诱人?”
![]()
图/任希锋教授演讲
11月20日下午,任希锋教授出席大会分论坛(量子计算论坛),就《通用光量子计算机产业化进展》主题作主旨演讲。
“本次论坛主题为‘百年量子’,即量子力学诞生迄今已有100年的历史,它在后续发展中对人类社会发展、现代科学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任希锋教授开篇即点题量子产业的重要性,他指出,当前,全球量子信息技术产业迈入从实验室走向实用化的关键加速期,随着第二次量子革命的来袭,科学家们对量子世界的探索从“探测”走向“调控”。
随后,任希锋教授深入浅出地向与会嘉宾介绍了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史,就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精密测量三大领域作详细阐述。当前,世界各国高度关注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超30个国家加入“量子竞赛”,在总投资规模超280亿美元的同时,还成立相关机构——美国将量子计算机命名为“微型曼哈顿计划”,欧盟于2023年12月首次签署量子宣言……
任希锋教授表示,我国各界也非常重视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从政策、产业、资金等多个维度进行发力。譬如,“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量子科技为什么如此诱人呢?”任希锋教授向与会嘉宾抛出了发人深省的问题,随后他展示了量子计算商用市场规模预测,至少在人工智能、模拟分析、信息安全等领域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而作为下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驱动力,量子计算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高地。光量子计算作为实现量子计算的重要物理体系,正成为科研与产业界焦点赛道。“集成光学结构具有尺寸小、能耗低、稳定性高等优点,可以将光学量子计算推向实用化。”任希锋教授详细分析集成光量子计算机的科研和产业化进展及优势所在,介绍了PsiQuantum、Xanadu等国际企业的发展,以及硅臻在量子计算领域的最新突破。
作为硅臻首席科学家,任希锋教授表示:“硅臻作为集成光量子芯片领军者,正致力于用芯片落地‘量子技术’,把‘量子’做成‘例子’!”
首发!推出通用可编程量子计算机
正如任希锋教授所言,硅臻于2025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举办期间,首发基于硅光集成芯片的通用可编程量子计算机。该产品一经发布,即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该产品面向通用量子计算,以光子为量子比特载体、集成光子学芯片为核心,构建计算机体系,实现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具备高保真、易部署、可扩展的特性,并且可以通过云平台访问接入和执行量子计算任务,为量子计算的实用化落地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与专用量子模拟机只能针对某类特殊问题不同,通用量子计算机原则上可以运行所有量子算法,未来有望广泛应用于策略优化、人工智能、模拟分析、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
“该设备目前开放4量子比特物理资源,可用于中小型量子计算场景的实验验证。其单比特和双比特量子态平均保真度均超过99.4%,为运算结果提供坚实基础,”任希锋教授介绍,其同时支持可视化编程与云平台接口访问,解构量子计算使用逻辑,用户可根据所需场景进行算法定制与服务部署;整机具备室温运行能力与长相干时间,可大幅降低系统运维复杂度与成本投入,为量子计算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
![]()
图/通用可编程量子计算机
该设备在技术路径上展现出鲜明的差异化优势:系统以光子为量子比特的载体,天然具备高抗扰性,为运算稳定性与执行效率提供物理基座;基于硅光集成芯片构建的模块化可编程计算核心,为资源扩容与功能迭代预留升级空间。而基于“高保真算力、低门槛操作、模块化扩展”三位一体的技术架构,整机在突破传统量子计算高门槛的同时,精准契合了科研探索与产业应用的双重需求。
任希锋教授向集微网透露,硅臻光量子计算整机未来可广泛服务于科研领域的量子算法验证、人工智能领域的自动驾驶及AI算法、通信领域的量子加密原型开发,以及金融市场的量子蒙特卡洛模拟、生物医疗的分子结构模拟、物流交通的优化路径计算等多维应用场景。此外,该产品云平台访问功能能够满足各行各业的用户按需调用算力,推动量子技术与实际业务的深度融合。
资本青睐,硅臻助推光量子计算
2020年2月,硅臻在合肥成立,专注于集成光子和光量子芯片设计与产业化落地,服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国防科大等30余家高校和企业,已初步实现光量子芯片在科研、工业及商用场景的三维落地验证。
硅臻自成立以来,便以精准的产业定位而深受业界青睐。2022年5月、2023年4月,国芯科技(688262.SH)连续对硅臻发起两轮战略投资,总规模达2000万元。就在今年5月,硅臻再度完成数千万元融资,资金用于全球领先的全集成光量子计算芯片与通用量子计算系统的研发,推动全集成、芯片化的光量子计算系统落地应用。
![]()
图/硅臻量子计算研发路线图
如果将企业技术发展视为点亮“科技树”的过程,那么硅臻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呢?任希锋教授向集微网介绍:“在量子计算领域,目前硅臻比较重视的技术突破主要是两方面,首先是提升比特数量,我们希望在2~3年内制造出16比特、50比特的计算机,从而展现量子计算的优势所在,帮助产业界先用起来;其次是提升量子操作精度,达到量子纠错阈值要求,这需要在原理上进行创新,仰仗于科研界和公司全体同仁的努力。”任希锋教授还提出,人工智能的浪潮正深刻影响量子计算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已在实际研发中有所体现。
当前,硅臻技术团队拥有丰富的量子产业化经验,核心成员在集成光量子芯片方向有超过20年的技术积累,研发人员占比高达70%以上,确保了在技术创新上的持续优势。
集微网注意到,成立短短5年,硅臻已陆续推出多通道纠缠源芯片、高速路径编码芯片、32-mode光量子计算处理器芯片、探测器器件等以光子芯片为核心的器件和模块,并于2024年发布基于集成光芯片的量子计算原型机,进展迅速!此次,硅臻发布的光量子计算整机,既是其多年技术积累的成果展示,更是推动量子计算实用化、产业化的重要一步。从自主研发核心部件到构建完整整机系统,从实验室技术验证到面向多场景应用,硅臻正以稳健的节奏,为量子计算的产业化铺设可行路径。
谈及我国光量子计算的发展,任希锋教授认为:“该领域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甚至有国外企业宣称要在2030年制造出百万量子比特的光量子计算机,这是非常有野心的,我们必须跟上。令人乐观的是,随着我国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提升,产业生态建设的持续完善,我们也有信心迎头赶上!”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