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网讯 2025国际人工智能科学家大会(ICAIS 2025)开幕式暨中关村两院智能科学系统成果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本届大会由北京中关村学院与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清华大学、西湖大学共同主办,芝加哥大学协办,是全球首个聚焦“AI驱动科研创新”的标杆性盛会。汇聚中外院士、顶尖学者等多学科领域专家,共探人工智能从科研辅助工具向“智能科研伙伴”的演进之路,碳硅协同正由历代科学家的梦想发展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与关键路径。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徐青森,北京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穆鹏,北京市教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市人才局副局长杨璞,海淀区委书记张革,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海淀区副区长唐超出席了此次盛会。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华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莅临现场并致辞。北京中关村学院院长刘铁岩担任大会主席并致欢迎辞。
大会更云集全球顶尖科学力量: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塞尔日·阿罗什(Serge Harochel),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亚利耶.瓦谢尔(Arieh Warshel)教授,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James J. Heckman,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帕利西(Giorgio Parisi)等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通过现场或远程方式出席这场学术盛宴并做主题报告,为大会注入全球科学视野与创新智慧。
![]()
北京中关村学院院长、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大会主席刘铁岩在致辞中表示:聚焦“AI 科学家”核心主题,指出大会不仅探讨AI辅助科研的路径,更前瞻性探索AI成为独立“科学家”的可能性,涵盖多学科领域的认知拓展。他指出:“未来的科研教育与人才培养,将超越纯粹的‘人力驱动’,迈入‘人机协同、碳硅融合’的新阶段——人类的‘碳基智慧’蕴含着意识、灵感与创造,机器的‘硅基智能’承载着不知疲倦的分析、计算与优化,二者的深度融合,将有望超越生物局限,开启一个人类与机器优势互补、协同进化的新时代。”
![]()
清华大学副校长吴华强对本次大会给予高度评价,“此次大会恰逢其时,意义深远。不仅是学术界的盛事,更是响应时代呼唤、催动科学发展的切实行动。”同时强调:“必须前瞻性地构建起与智能社会相适应的治理与伦理框架,确保技术发展始终向善、造福人类。”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张亚勤指出:AI4S正推动科学研究范式的革命性转变,它不仅将作为新语言和工具加速解决复杂科学难题,还会通过交叉学科融合反哺AI技术本身的突破。未来,AI将不仅模拟人类智能,更会超越顶尖专家智能,重构科学发现体系,并强调“AI for Science是AI的机遇,是科学的机遇,也是中国与全球的机遇。”
中关村两院智能科学系统成果发布
成果发布环节,中关村两院正式发布“全球首个助力科研人才全流程培养的科研智能体系统”——OmniScientist。该系统以“元科学洞察”与“学者数字孪生”的双引擎为核心,旨在超越传统科学智能系统的辅助工具定位,成为青年科学家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共创伙伴”。
“元科学洞察”源于对科学知识生产体系的结构化理解与动态建模,使科研智能体能够洞察科学逻辑、识别潜在问题并预测研究前沿;“学者数字孪生”则致力于刻画人类科学家的思维模式与学术轨迹,使系统能够洞察个体科研风格、认知偏好与成长节奏,提供个性化支持与协同优化。两者相辅相成,使OmniScientist不仅理解科研,更理解“做科研的人”。这一创新范式为AI时代的科研人才培养与科学创新模式带来全新启示,推动科研生态迈向更高效、更精准、更具创造力的新阶段。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海淀区区委书记张革,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市人才局副局长杨璞,北京中关村学院刘成林副院长,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邵斌,清华大学电子系长聘教授李勇等领导与专家共同完成了系统启动仪式。
科学突破榜单发布
随后,大会重磅发布“2025前沿科技进展与2026未来重大突破预测”科学突破榜单。该榜单由中关村两院联合多位诺贝尔奖得主、中外科学院院士、领域资深研究者与一线青年科研人员,基于AI Scientist智能分析与人类专家深度研判的多维评估模式遴选而成,涵盖信息、物理、化学、生物、经济五大领域。榜单既系统梳理了前沿进展,又为青年学者与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份具前瞻性的战略导航,标志着“AI 驱动科研创新”正从微观技术改进迈向宏观科学方向引领,让智能辅助真正成为科学远见的催化剂。
北纬诺贝论坛启动
大会同期启动“北纬诺贝论坛”。据悉,“北纬社区”位于北纬40°,是全球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带,此次发起“北纬诺贝论坛”,旨在持续汇聚顶尖智慧,邀请诺贝尔奖得主与青年学者、企业家、科学家深度对接、长效合作,实现思想碰撞、创新赋能与精英孵化。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亚利耶·瓦谢尔(Arieh Warshel),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Prof. Thomas Sargent),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海淀区副区长唐超,北京中关村学院副院长李国良,北京中关村学院副院长秦涛,北京中关村学院助理院长盖珂珂等嘉宾共同见证论坛启动。
未来两天(11月24日- 25日),大会将持续汇聚全球智慧、呈现多场学术盛宴,以碳硅协同的深入思考实践,解锁科研创新的无限可能,触及以往未及的思想境界与文明高度。
北京中关村学院与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是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的新尝试,是新型研发机构的二次方”,以“极基础-极应用-极交叉”为共同导向,实现从理论创新到产业应用的无缝衔接。ICAIS 2025的举办是推动全球科研从“个体突破”走向“智能协同”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人类科研范式的深刻变革,更引领我们以一种截然不同的全新视角,接纳和拥抱一个由碳基智慧与硅基智能共同描绘的崭新未来。
雷峰网文章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