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拥抱年轻人的启境,为什么是中国车企智能化转型的新标杆

IP属地 中国·北京 星海情报局 时间:2025-11-22 18:16:41


11月20日,华为乾崑生态大会再次引爆车圈,启境品牌压轴登场。

为了年轻人没被满足的需求、在争吵中把产品打磨到极致,启境汽车CEO刘嘉铭的讲话阐述了启境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这种理念就源自华为乾崑。


极高的含华量是启境最大的底气,从最初的团队搭建,到工作中的流程管理和产品的技术标准,启境相当于华为乾崑亲手调教出来的品牌,“境”系列的开篇之作,启境很有可能成为中国传统车企智能化改革的新标杆。


造年轻人真正喜欢的车

在华为乾崑生态大会的闪光灯后,一个核心问题浮出水面:在车型泛滥的今天,为何还需要一个启境?

答案,藏在华为乾崑与启境团队最初那几百个日夜的用户洞察里。

“过去,年轻用户总是在‘二选一’中妥协,”启境CEO刘嘉铭分享了他的洞察,要了炫酷的轿跑姿态,就不得不忍受压抑的头部空间;追求了极致操控,家人可能就得抱怨舒适性不佳。这就像一场跷跷板游戏,一头上去,另一头必然落下。因为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社交货币,如果提车仪式不能发朋友圈,不能提供情绪价值,很多年轻人压根就不会考虑这款车。

年轻人对车的期待是更加全能,家庭出行时,它是安全的智能移动空间;自己跑山时,它能给到车人合一的极致操控;企业接待时,它是稳重雅致的伙伴;朋友聚会时,它是身份品位的符号。


年轻人不想妥协,华为乾崑捕捉到了这个信号,用IPD和IPMS流程把市场需求变成可落地的产品。

IPD简单来说就是产品做好,明确用户需求,避免技术闭门造车;IPMS是产品卖好,让产品定位和市场特点高度对接,全部是从年轻人的实际需要出发,以用户为中心是嵌入灵魂的基因,华为乾崑不是依赖某个超级产品经理,是靠稳定的制度而不是特定的人。

一辆车子是否好看都藏在毫末之中,跑车因为什么回头率高?因为姿态像匍匐待发的猛兽,代价就是车内空间好像坐牢,启境为了能保持跑车低趴的动感,让车身再低3厘米的同时保持舒适的驾驶空间,启境重建了车身构造。

厚重的电池包是新能源汽车设计里最难处理的BUG,如果只在原设计的基础上做调整,要么是长车身、低车顶的局促空间,要么是高车顶的臃肿方块,启境一方面从地板座椅到悬挂顶棚都做了重新设计,降低车身高度,另一方面采用了超规格的大轮胎,提升轮心,抢出了这3厘米的高度,整辆车就像西装暴徒。

如今的汽车已经不再是单一的交通工具,更是移动的智能空间,是第二个家,蜗居早已是过去式,年轻人应该有更舒服车内空间。

刘嘉铭讲了这样两个故事,一个父亲开车送孩子上补习班,在等待下课的几十分钟,只能蜷缩在狭窄的车内刷手机;另一个90后打工人在办公桌上午休总会把手臂压麻,想要汽车有足够午休的后排空间。

如今快节奏的时代,每个人都值得拥有自己的私密空间,启境听到了年轻人的声音,从人体工程学出发,搭配鸿蒙座舱的AI大脑,无论是空间大小还是静音效果,启境都堪比飞机头等舱。

至于看家本领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更是一步到位,搭载华为乾崑全家桶,直接配备L3级别的硬件设施,免除后续硬件升级的烦恼,让每个车主都能享受到驾驶的乐趣与安全,这份安全是华为乾崑每年100亿的研发投入、8000人的研发团队得来的,背后是100万用户的信任,截止到2025年10月,华为乾崑辅助驾驶里程58.1亿公里。


让技术为需求服务,让产品从市场出发,主打年轻化、科技化标签启境,联合华为乾崑,从底层融合智能,开启一片新天地。


含华量拉满的超级新秀

启境凭什么能造出这样的车?

2025年6月30日,广汽董事长冯兴亚拜访任正非,共同敲定合作框架,代表两个企业的最高共识,所有资源无限制向启境开放,不需要再层层向上请示,遇到事情就扯皮,这意味着启境能放开手脚,轻装上阵。

两大公司合作很常见,最通用的方式就是,两个公司各自的团队互相独立,连钉钉通讯录里标记的都是“外部人员”,弊端就是,遇到决策,争权夺利,遇到问题,相互甩锅,谁也不服谁,结局一般就是不欢而散。

为了填平沟通鸿沟,降低跨团队交流成本,华为乾崑抽调精兵强将与启境团队合署办公,从研发到营销,两班人马用一套牌子,同一个小组里,既有华为乾崑的研发,又有启境的市场,融为一体,产品从市场调研、技术研发、后期宣传等各个环节,完全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决策共做、风险共担。

沟通方式充满了华为乾崑的色彩,高效直接,遇到争议问题,为了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案,经常会吵的面红耳赤,争吵的好胜心会倒逼双方调动能用的一切资源去解决问题,每一次争吵都是对用户需求的回归,让产品更加契合年轻人的需要,和华为合作过的公司应该都知道,能说服华为的只有事实。

很典型的就是底盘调教,启境团队坚持机械调校更稳,侧重舒适,华为团队则认为数字算法更灵,侧重驾趣,双方曾因悬架参数调整拍桌子、摔门而出。

最终双方达成分工共识广汽负责底盘硬件落地与逻辑定义,华为乾崑负责软件算法优化,打造的数字化底盘引擎让原本分散在X、Y、Z三个轴上的动力能够和车身、制动等板块实现智能融合,让机械底盘长上数字化智能大脑,既能保证操控,又能开的舒服。

双方在不断的争吵中产生了1+1>2的结果,如果开会只是为了和稀泥,而不是改进产品,那还不如不开。


团队建设上,启境可以说是百炼成钢,整体理念上非常像华为;技术标准上,启境没有最严格,只有更严格。

华为乾崑的IPD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就是技术评审和测验验证。启境携手华为乾崑,打磨出一套契合智能汽车产业规律的全新运作体系,锚定最佳用户体验,高效推进产品落地。

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安全隐患就是电池,国家消防救援局2025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起火率是万分之2.88,据不完全统计,电池起火平均每起事故都要造成10万的损失。

所以电池安全永远没有止境,电池的国标也是一再提高,比如电池包承受30毫米直径钢球以150焦耳能量撞击3次后,没有泄漏、起火等情况,华为乾崑对于电池的要求堪称变态,我简单放几个数据,进水测试是国标的96倍,耐盐雾侵蚀标准是国标的5倍,抗冲击标准的2.8倍。

为了让电池更安全,华为乾崑和启境又在各自的理解经验上,把能够想到的所有极端情况放到一起,做了四纵横耐久测试,哪怕现实生活中不可能遇到这种情况,为了车主安全,华为乾崑依旧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做测试保证电池安全。

在深度参与汽车制造的过程中,华为乾崑把IPD、IPMS等流程管理制度毫无保留的对启境团队开放,华为乾崑的灵魂已经无意间刻在了启境团队的骨子里,相当于在启境一比一复刻了具有华为乾崑风格的团队。


智能化改革是所有中国传统车企面临的共同问题

华为和广汽打造的启境不只是一款新车,更是科技大厂和传统车企全新的合作范式。

过去的中国汽车企业,很多汽车企业内部决策滞后,部门墙多,协同效率不够高;一些新兴企业对安全管控或标准重视不足;一些企业面对电动化浪潮抱残守缺,不愿变革;还有的企业对自身进行智能化改造缺乏经验,面对很多问题无从下手。

启境汽车为传统车企的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两个巨头的合作,不是产品硬件的堆砌罗列,而是要团队搭建、组织架构、管理流程的全面融合,避免两个和尚没水喝的困境,需要双方深度融合,让技术企业下沉到生产车间,嵌入到每次会议,让制造企业推倒陈旧的组织架构,轻装上阵。


启境汽车启航仪式造型评审,可见来自华为的评委们满意的笑容

华为给传统车企的电动化转型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路径,告诉传统车企如何才能搭建全新的团队、消化先进的管理制度、了解真实的市场需求、构建深厚的技术护城河、用严苛的标准做消费者喜欢的产品。

35年前我出生的时候是个冬天,坐着的是苏系的嘎斯吉普车,悬架僵硬、底盘松散,在雪路上晃晃悠悠;25年前,BBA还要加钱抢购,哪怕一颗螺丝钉的变动都要中国高管亲赴德国狼堡提交说明;15年前,新能源汽车出现的时候被大家戏称为老头乐。

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是以月为单位的,新品牌的入局,新技术的登场,辅助驾驶从L2到L3的跨越,固态电池的美好愿景,智能座舱功能的不断完善,你方唱罢我登台,技术和产品在竞争中疯狂进化。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中国汽车工业一路走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广汽、上汽、一汽等车企撑起了中国汽车品牌七十余年的历史。

智能化浪潮汹涌而来,所有传统车企都要考虑变革与探索。

大争之世,强则存,弱则亡,我无比热爱这个充满了变动和未知的时代。

····· End ·····

星海情报局 系统研究

中国制造与国产替代

专注中国产业崛起故事

▲关注产业资讯,破解科技密码

追赶先进技术风口,看中国制造的星辰大海


入驻媒体平台

36Kr/ 观察者网风闻社区/ 网易

虎嗅/ 雪球/ 腾 讯新闻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