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新增25名“企业院士”,彰显产业界科技力量

IP属地 中国·北京 南方都市报 时间:2025-11-22 00:10:17


11月21日,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4人当选。其中,共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选举产生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值得注意的是,中央企业22人当选2025年两院院士,3位来自民营企业的专家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廉玉波、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险波、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吴凯。

来自企业的研究人员当选院士,已不算新鲜。但在新增院士中占比如此之高,特别是71名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来自企业的达22名,超过30%,可谓前所未有,显示产业界在应用研究领域已经占有相当重要地位。

中国工程院表示,本次院士增选,中国工程院突出国家战略需求导向,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布局制定了院士增选指南。而在今年4月,两院院士增选启动时,中国工程院就明确2025年院士增选总名额不超过100名,其中特别指出:“8个名额主要用于支持民营科技领军企业的候选人。”

来自企业的科技创新力量越来越强,在科技创新方面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以廉玉波为例,他现任比亚迪首席科学家、汽车总工程师兼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职业生涯涵盖了中国汽车研究中心、上汽仪征汽车公司等。2004年加入比亚迪后,主导了多项关键技术研发与车型设计。在其带领下,团队成功推出20多个车型、100多款产品,其中包括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长期名列前茅的王朝系列车型。比亚迪的刀片电池、DM混动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发也离不开廉玉波的贡献。2024年,廉玉波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并于今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不难发现,廉玉波不仅在单项技术上获得突破,更在产业创新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这种立足市场视角的科技创新,长远来看也在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助力。认可其贡献,反映了人才和技术评价体系的某种转变。

过去,企业参与科技创新基本由市场主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展开技术研发。这种模式的一个优点在于注重技术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一项技术被研发出来后,很快便接受市场检验,技术转化效率往往较高。但缺点在于,研发投入往往很高,无论是直接的资金投入还是人力支持,对企业而言都是巨大的考验。所以,企业能够持续投入大量资源来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一直秉持长期主义,是非常难得的。

从此次院士评选结果也不难发现,大部分“企业院士”来自实力雄厚的中央企业,少量来自头部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实力本身很强,然而,要延续这样的趋势,政策层面就必须持续给予支持。从国际经验看,企业从事前沿技术研发,政府层面的支持是非常关键的。此前,媒体总结近年的支持政策,其中就包括:支持企业创新举措持续优化,吸纳更多民营企业科技专家进入国家科技专家库、院士增选为民营企业科技人才新增专项名额,引导创新要素向民营企业集聚的政策持续加码。相信今后政策倾斜会再进一步,具备产业创新特长的企业科技力量,将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崭露头角。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