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第十个2万亿城市,要来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西部城市 时间:2025-11-21 22:14:03



文丨西部君

随着各地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陆续发布,万亿城市阵容的变化,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在“万亿俱乐部”有望迎来温州、徐州、大连三位新成员,使万亿城市总数增至30座的同时,一个更具标志性意义的突破正在形成——中国GDP十强城市即将全员跨入“2万亿俱乐部”。



前三季度,排在第十名的南京,GDP达到14000亿。考虑到2024年南京全年GDP已达1.85万亿元,若四季度保持正常增长节奏,南京极有可能在今年如期实现历史性突破,成为中国第十座GDP超越2万亿大关的城市。

01

其实,在万亿俱乐部大幅扩容后,2万亿城市的增长就越来越受关注。

自2011年上海率先突破2万亿元以来,这一精英阵营保持着稳健的扩容步伐。

2013年,北京跟进;2016年,深圳晋级;紧接着是重庆和广州,分别于2017年、2018年站上2万亿台阶。

这里插一句,近几年重庆GDP对广州的超越,引发了各种解读。但其实,上世纪90年代前,重庆GDP一直领先广州,直到1992年之后,广州才开始长期超越重庆。

但值得注意的是,两座城市在一些关键节点,都跟得比较紧。

比如,突破万亿GDP,广州是2010年;重庆为2011年。

2万亿,重庆是2017年率先晋级,广州则是2018年跟上。

2023年,两城又同步跨入3万亿行列。



目前,重庆处于稍微领先状态,后续两座城市的位次会否发生变化,以及差距会否拉开,值得持续关注。

重庆、广州之后,苏州于2020年成为首个突破2万亿元的普通地级市,且至今仍保持这一独特地位。

2022年,成都GDP突破2万亿;随后是杭州、武汉在2023年晋级。至此,2万亿俱乐部已拥有9个成员。

展望未来,除南京外,宁波、天津、青岛,都大概率将在三年内实现突破,推动2万亿俱乐部继续扩容。

02

其实,南京对于2万亿的目标,早有规划。

2023年发布的《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就明确提出,到2025年,南京全市GDP总量超2万亿元。

当然,千万别低估了这里面的竞争激烈性。

要知道,先于南京,早在2021年,宁波就明确提出了“奋力实现2025年GDP总量破2万亿元、进入全国前10名的目标”。

但目前来看,宁波这一目标大概率要落空。

同时,南京自身的晋级之路也非一帆风顺。

因为直到2020年,南京才首次超越天津,跻身全国前十。即便今年顺利晋级,未来与宁波、天津、青岛的竞争仍将持续。

不过,要指出的是,南京的晋级,具有多重标志性意义。

首先,正式宣告中国GDP十强城市,全部跨入“2万亿俱乐部”;

其次,南京将成为首个突破2万亿元的“弱省会”。

要知道,现有的九个2万亿级城市中,除直辖市和深圳、苏州外,广州、成都、武汉、杭州四个省会城市中,广州是“第一”省会,杭州是多年来风头正盛的“互联网之都”,成都、武汉则是代表性的“强省会”。

相对而言,南京则是不折不扣的“弱省会”代表。2024年,南京首位度依然处于垫底位置。



此外,南京也将成为“2万亿俱乐部”中,唯一一个常住人口不足千万的城市。



同时,从城市气质来看,南京一向也以低调、内敛著称。

这里面有几个关于南京的冷知识:

一,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南京的面积倒数第二,仅大于海口;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南京面积倒数第三,可以说是“袖珍型”省会。

如与杭州相比,南京的面积只有杭州的不到40%,单位面积GDP是杭州的2倍多,在全国省会城市中高居第二。

二,很多人可能知道南京的高教实力,但未必知道,南京每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数量,在同类型城市中位列全国第一。



当然,南京也确实有自己的烦恼。

年初,面对“杭州六小龙”的横空出世,南京就坐不住了。当地官媒连发三个灵魂之问:

DeepSeek为什么会出现在杭州?

为什么南京发展不出“杭州六小龙”?

杭州有DeepSeek,南京有什么?

这种直白反思,既打破了南京一贯低调内敛的形象,也显示出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中积极求变的态度。

不过,南京的产业实力不容小觑。

公开报道显示,实施产业强市行动计划以来,南京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比已达42%左右,拥有4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31家单项冠军企业和300多家“小巨人”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同时,作为全国首个“中国软件名城”,南京软件产业规模去年已达8600亿元,今年有望突破万亿元,实现万亿级产业破零。

此外,南京的晋级,也将使江苏成为继广东之后,第二个拥有两座2万亿级城市的省份,同时使长三角地区的2万亿城市增至4座,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第一”城市群的地位。

03

在2万亿俱乐部持续扩容的同时,金字塔顶端的城市能级也在持续提升。

比如,北京有望成为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GDP破五万亿的城市。

同时,苏州GDP也在向3万亿大关发起冲刺。

这种层级递进的发展态势,使得“万亿城市”的含金量相对下降。



同时,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中西部地区的2万亿城市,出现了明显的断层。

目前,在武汉之后,最接近2万亿的内陆城市是长沙。截至2024年底,长沙GDP突破1.5万亿,迈向2万亿还需时日。

随着发展环境的变化,不同区域头部城市的发展会否会出现新的分化,值得关注。

可以预期,随着万亿级城市的普遍化,城市竞争正向着更高能级迈进。未来,仅达到万亿门槛已不足以保证城市竞争力,如何在质量、结构和创新维度上实现新突破,将成为决定城市排位更关键的因素。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